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瑞士音乐学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音乐教学理论。其主要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与肢体的律动结合起来,学会用肢体动作来展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达能力,为音乐理论的学习提供一定的辅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146-01
  音乐课堂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的乐理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获得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缺乏的情感体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塑造提供动力。体态律动教学法更能帮助学生通过肢体的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力度、律动以及情感,可以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肌肉、听觉、视觉共同记忆,可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1.通过体态律动,体验歌曲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唱歌的时候,教会他们进行体态的律动。学生跟随音乐动起来便可以不自觉的被课堂内容所吸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态律动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引导,让学生学会用动作来表达情感。
  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先带领学生观看藏族传统的踢踏舞,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作品是一首藏族的传统舞曲,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利用点头、摇晃身体等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这首作品的旋律与节奏感。这首作品的节奏性很强,且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让学生很快就能融入进音乐作品当中,快速的兴奋起来,为歌曲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首歌曲的旋律简单活泼,十分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演唱。教师在带领学生寻找节奏之前可以先提供一定的示范,让学生消除羞涩感,全情的投入课堂,营造轻松而高效的课堂环境。
  2.利用体态律动,培养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良好的节奏感对于学生的音准以及作品的完成度都有一定的影响。肢体动作是人们在表达情感时的一种本能动作,乐感好的学生可以在音乐播放时顺利的找到节拍与律动,利用体态配合音乐作品的完成,乐感不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形成记忆,为节奏感的培养打下基础。
  例如:在《跳柴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带领学生采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跳柴歌》是黎族竹竿舞的经典配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律动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在座位上随之摆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的整齐,为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体会,教师配上一定的鼓点,强化学生的动作。当学生清楚的掌握歌曲和节奏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舞蹈。
  体态律动的特点之一便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其可以身心放松,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搭配适当的体态律动,为学生掌握歌曲、掌握节奏提供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采用体态律动,丰富作品的表达
  为了将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音乐作品的基本学习后,通常会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作品,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或个性的编创。在合唱或编创演绎的过程中少不了肢体动作的表现,良好的体态律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演层次,让观众从多角度体验作品的美感,让学生将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快乐擦擦擦》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让学生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创作。本节课的作品明亮、轻快、活泼,情绪高涨,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先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富有弹性的掌声进行伴奏,当学生掌握乐曲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演。由教师主导,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配合老师完成表演。作为课堂延伸,教师还组织学生试着将乐谱上的阴影部分填上节奏,并进行展示,最后选择优秀的一组共同演奏。
  利用体态律动,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全情的投入其中,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
  4.结语
  总之,体态律动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讓学生从多方面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为学生触类旁通地学习打下基础。当然体态律动具体的落实,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探索发现。
  参考文献
  [1]陶丹红.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OL].黄河之声,2019(05):110[2019-0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2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