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善于研究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强调教学抽象和数学应用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生活化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获得这种能力的关键是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尔说过“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众所周知,远古时代,人们用石子、树枝、贝壳或在树干、兽骨上刻画来记数,还有有名的结绳记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千多年以前,中国人用算筹记数。随着社会的进步,大约在14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算盘,时至今日,还在广泛应用。从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源于生活。确实,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生活化,让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生活意识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l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这样导人: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问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善于把抽象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提炼出教学情境,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积累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l、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即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生活化的情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按需选择”,使教学从生活化入手,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渗透生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而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课后作业伸入生活。由于课堂时间短暂,作业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休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思考生活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主线,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想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成为学生自如发展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