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深度的把握和理解,对课标的整体认知和准确应用,对教法的综合和灵活使用,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透彻认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要求教师有坚实的教学功底,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关键词:精心准备 用心引导 全心反思
  
  
  化学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探索,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课前精心准备
  要上好一堂化学课,首先教师要备好课。要做到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备教法就是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将重难点呈现给学生,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备学生就是要深谙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运用沟通技巧,拉近师生距离,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从而确定在课堂上该如何讲,该重点讲什么。备教材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如何进行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首先要清楚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材的基本思想,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其次是理清有多少个知识点,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这些知识点怎样分布实施,什么时候实施,相互间如何衔接;再次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阻碍,怎样排除;第四是哪些知识需要补充、需要拓展,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等。
  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效应,恰当好处地处理课本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背景。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演示讲授时,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但相对来讲,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与归纳整理实验结果相融合而成的实验归纳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一些理性的思考要多些。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总的来说,学生的参与面还远不够,分组实验的数量还是太少,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对化学教材的实验进行重新编排和设计。我们要注意教材的有“度”延伸,提高知识的整合力度,掌握知识网络的提纲,以此为依据来签别资料,从而精选例题。从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变通思维的能力;从典型错误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从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题的联想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进行课前的反思。在上每节课之前应将整个一节课的顺序在自己脑中过一遍,从而在教材中获得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在备课时,我们不妨多想一下课上所要说的、要讲的话,哪些可说,哪些可不说,哪些可少说,认真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课上可能的反应作反思与调整。
  二、课上用心引导
  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宽松和发展的空间。因为高中不再是初中,学生不需要教师扶着走了,而是学生会拄着拐杖自己走了,学生想摸着石头自己过河了,但教师如果还是一如既往地恪守:“传道、授业、解惑”的“三板斧”师道,让学生必须言听计从,不能越“禁区”,那么就没有一个学生“敢问路在何方”,教师就不可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无止尽地让学生做重复性练习,进行“血汗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整堂课老师像牵牛似的牵着学生鼻子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这样就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头戏,化学实验生动、直观、有趣,对形成概念、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演示实验由于离多数学生的距离较远,可观察性差,效果不是很好,使得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协同实验是介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间的实验,它主要由学生完成的随堂实验。一般为同桌两人一组,适用于操作比较简单、所需仪器和药品不多的实验。
  如在学习《苯酚》一节时,师生可共同设计如下实验:
  1.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高于70℃时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质疑:能否用实验证明?学生讨论得出:取适量苯酚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得到浊液,加热,变为澄清,再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又变浑浊,共同完成协同实验。
  2.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变澄清,生成了苯酚钠,说明苯酚显酸性。
  质疑:如何用实验证明其酸性强弱?同学们联想到强酸制弱酸的一般规律,得出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盐酸又变浑浊,说明苯酚酸性比盐酸弱;若通入CO2气体又变浑浊,则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还弱,共同完成协同实验。
  3.向苯酚溶液中加一滴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振荡,沉淀消失,说明该实验应注意“过量的浓溴水”。 为什么呢?讨论得出:生成的少量的三溴苯酚沉淀会溶解在过量的有机物苯酚之中。能否设计实验?讨论得出:向生成的三溴苯酚沉淀中加入过量的苯酚溶液,沉淀消失即可证明。共同完成协同实验,同时该实验也说明某些有机物如苯中混有苯酚不能用溴水分离。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人人成才”,让每个学生“张扬个性,抬头走路”,充分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师“一舌”可以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千层浪”,那就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成为每一个学生淋漓展现自己个性、放出光彩的大舞台。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高中学生,一般来说已逐步了一定的思维方式,有他们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作为教师在一定范围内,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思维,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性。
  三、课后全心反思
  首先,要反思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其次,要反思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还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不断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以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实践经验系统化和理论化。其次正确对待课后的善后工作。由于一个班的学生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或者说一个班的学生层次不一,所以,在课后,有争对性地加强课后辅导显得很有必要。在课上教师会尽可能地适应每一个学生,但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样齐”,一个班的学生也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效果也就不同了,那么,课后的充实和补充是促进学生整体进步的必须环节。在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我们研究规律,总结经验,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加强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我们要注意督促学生适时复习,避免 “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闭就忘”的现象。
  总的说来,要上好一堂化学课,教师是关键,我们只有用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就会不经意间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生出创新的火花,此时教师及时将这些信息加以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引发学生讨论,提升学生的能力,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和精彩。
  
  参考文献:
  1、《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年8、1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