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等生转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约占班级人数的70%。但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一般都较重视优秀生、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和转化,而占班级绝大多数的“中间层”学生则常常被忽视,以致出现了工作上顾少失多,教育上严重偏颇的现象。既然“面向全体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促使中等生转化,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阳光照耀而健康发展,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要使中等生转优,首先要摸清中等生的表现特征,掌握他们的各自特点,分析久不上进的原因,以便研究对策,制定可行方案。
  中等生的表现是各有不同的,按性格特点及潜能开发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波动型。这类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是相互斗争的,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拉一把可成为优生,放一下,则会落入后进生队伍。尤其是一部分心理脆弱的学生,小学时基础还可以。但到了初中以后,遇到了不少学习高手,他们的自信受挫,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恐惧与担心使得其成绩日渐下降,后来只能居于中等生行列。平时的表现是由小学时的自信一下子转变为自卑,心理失衡,对学习也没有以前那样的热情,成绩由此下滑,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很可能沦为差生。
  2.本分型。他们平时表现谨慎本分,性格内向,既不像优秀生那样深得老师宠爱,又不像问题学生那样惹事生非,他们的品德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一般,平时不大引人注意。有些中等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自己缺乏自信,安于现状。在学习上的表现一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致使成绩老是上不了―个新台阶。二是消极依赖,学习被动。他们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对老师讲课内容满足于一知半解。
  3.常态发展型。这类学生往往是属于努力后挤进中等生行列的,他们平时学习也较刻苦,表现老实本分,但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都表现平平,他们常把自己的目标定在文化成绩上,把学习成绩提高看作是唯一的追求,成绩上不上去就失掉前进信心。在学习上的表现是学不得法,无效用功。他们不能从理解意义上人手,认识模糊,似是而非。一部分学生课堂上也能认真听课,但缺乏用心思考,抓不住要点,课后又不会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联系,只是沉溺题海,盲目做题,学习吃力但成绩仍赶不上优生。
  4.尚未开发型。这类学生资质很好,智力上有潜力,潜能未被完全开发。他们往往怕苦畏难,缺乏恒心和毅力。学习上浅尝辄止,成绩时有波动。这些学生多是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经常是以为自己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认真解答书写,有时对难题还很感兴趣,主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浮光掠影,好高鹜远。
  对这几类学生,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搭建平台,助推上进,达到转优目的。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调查摸底,分类建档。对每个中等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再对他们进行分类排队,建立档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关资料经常带人课堂,如以前的成绩、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平时检测等,以便有的放矢。只有对这类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后,才能有效地对他们施行相应的帮助,收到预期的效果。
  2.画大圈子,增强信心。只有广种才能多收。要培养一批优生,必须有大批中等生做基础。对中等生的认识不能只看成绩,可以把有闪光点的后进生都纳入中等生范围看待,增强多数学生信心,使他们看到希望,不放弃努力。要充分利用期望效应,对中等生的进步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添加向优生队伍迈进的催化剂。为培养更多中等生,在基础年级应着力抓好补差培基工作,尽可能多的把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缩小差生面,扩大中等生队伍。
  3.关爱学生,融洽感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中等生积极进步的前提。教师平时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平等待人;课内外都要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须知教师平时对学生态度的结果,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由衷地对教师充满了敬意,喜欢这位教师,乐意接受这位教师,那么,他们就会对教师充满信任,在课常上会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动和谐一致,学习的热情会由此产生。
  4.补偏为全,转平为尖。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学习上偏科必然不能成为优秀。在转优过程中,将会发现有些中等生没有拔尖,原因是有的学科拖后腿,补上这些学科,即可成为优生。针对这些偏科学生,要进行摸底统计,确定差科,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要求偏科学生,对差科加大投入,定时间、定内容,做到日有任务、周有目标、月成成效。限定赶超其他科的时间,由偏科转为全面发展,由整体平平转为整体优秀。
  5.时时关注,激发热情。我们有些教师平时对优、差生有着比较鲜明的喜恶,而对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中等生成了被遗忘的阶层。在此情况下,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在班上是很不起眼的,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更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一学年未受过一次表扬,也未挨过批评,认为自己在班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因而借机钻老师忽略他们的空子,对自己放松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作教师的应及时地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关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切的手势,一句温情的问话,都能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觉得老师眼中有他们,心中想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为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今后更引起老师的重视,提高在班上的地位,努力学习,积极争取进步。
  6.巧施策略,提供机会。(1)开展激励出群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更能有效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有意开展智力、演讲、操作、创造、演算等竞争活动,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中等生在活动中显示本领,展示才华,提高整体素质,坚定“我也能很快进步”的信心,突破安于中游的思想,推动成绩快速提高,跨入优生行列。(2)有意设置成功机会。课堂上,可施行一些小的策略技巧,有意地设置让中等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觉也具备成为一名优生的条件,体验一把作优生的感觉。比如,故意出一些非常基础的题目作检测题,明知他们会,就是让他们能够完全做对,得上一次满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当一回优生获得心理满足,促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真正的优生。(3)适当加大训练力度。中转优,最基本的因素是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为了夯实中等生的基础,提高他们的各科技能,在转优训练过程中,可适当增加题目,宜设置层次性练习,加大对中等生的训练力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做好作业,并定期将题目类型前后比较,找出不同,发现规律,掌握技巧,使他们在练习中拓展思路,提高解题技能,推动各科成绩的良性发展,扩大优生队伍。
  7.个别辅导。典型培养。教师应做好对接近优生的中等生分批辅导,个别加餐,特殊关注。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或教给方法、指点迷津,或指定题目分析讲解,或师生间搞试题卡片互换,搞难题呼救活动。特别的关心扶持,促使中等生增强信心,增添兴趣,加快转优进程。
  8.帮学牵手,共同进步。促中转优,除了老师方面因素外,还可利用学生方面因素,推动工作的开展。在学习过程中,中等生一定会遇到一些难题,老师要引导他们向其他同学,特别是优生请教,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组织开展一帮一的“牵手”活动,即一个优生与一个中等生结对子,相互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心得、经验方法的交流,达到成绩位置接近,思想观念融合,解题思路一致。这个过程中,中等生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与支持,从集体中获得力量,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他们将会重新审视自己,为能进入优生行列与他们平肩并立而奋起直追。
  中转优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在工作中针对中间学生特点,抓住时机,科学施教,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