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宝英

  “10以内数的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一个知识点,这是数概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在数的认识中,并与计算紧密结合,突出了数的组成是计算的基础,是一年级学生理解加、减法意义的思维支撑。因为,“加法”运算里蕴含着“合”的思想,“减法”运算里又蕴含着“分”的思想。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它既发展了数感,又使学生在数的组成中积累加、减法的计算经验,领悟数组成的意义。因此,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应该与加、减法的计算紧密结合,让学生亲历“分”与“合”的数学活动过程,充分体验“分”与“合”的思想方法。
  本部分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数的组成分散在数的认识中,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各部分教学的重点,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数的组成知识,正确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一、上好起始课。初步感知“分”与“合”
  教材将5以内数的组成集中在一起教学,先让学生经历分红花的活动,从中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自主探索出5的组成,最后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认识加、减法,学习加、减法的计算。可见,“4的组成”是“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关键。教学任务不是单纯认识4的组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分实物的活动,体验“分”与“合”的思想方法。只要教师把握好例题的教学,学生就能将“4的组成方法”迁移到学习其他数的组成上。为了实现提高教学效率,“4的组成”可以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分实物,感知“分”。一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或操作活动展开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分与合的过程,准确理解数的组成的本质意义。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纸片做红花(也可以用其他学具代替),分发给学生(每人4朵),要求学生把4朵红花分成两堆,然后交流各自的分法。这样,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种分法,通过交流,就能获得不同的分法。
  第二步,把分实物抽象成数的分解过程,体验“分”。通过分实物,学生初步感受到“分”的思想,但这只是直观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的内涵,就要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陛认识,也就是要把“分4朵红花”抽象成把“4分解成几和几”,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4,理解4的分解过程。
  第三步,在分的基础上“合”,体验“分”与“合”的关系。在学生理解4的分解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合”。因为“分”与“合”是数组成的两个方面,有“分”必有“合”。4可以分成3和1,2和2,所以就能得到3和1合成4,2和2合成4,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分”与“合”的联系,还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理解4的组成,丰富数概念的内涵。
  学生经历了4的分与合,初步感知了分解数的方法,接着引导他们自主探索2、3的组成,因为这两个数比较小,学生有能力发现他们的组成。
  教学“5的组成”,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借助4的分解方法用实物分解5,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完善分的方法。但在学生操作前,教师要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分”立即说出“合”,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分”与“合”是相互促进的,只要记住“分”,就能说出“合”。如,学生摆出要求他们同时说出“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
  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如,“4可以分成3和几”,“5可以分成几和2”,“2和3组成几”,“3和几组成4”等。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规律,为学习加减法做好铺垫。
  二、用好已有经验。有效生成“新数”
  6~10的组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段来教学:6和7的组成、8和9的组成、lO的组成,同样也是把数的组成分散在数的认识中。但从7的组成开始,教材就不再罗列全部的组成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想:“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从一种分法获得两种组成。可见,从7的组成开始,教材提高了分解数的要求,不仅重视动手操作,还充分利用联想和推理探索数的组成。在计算的编排中,教材从“一图一式”逐步过渡到“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充分体现了数的组成与计算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学6~10的组成,可以把计算渗透在数的组成中,让学生应用数的组成规律构建加、减法的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1.教学6和7的组成,分两步进行。
  (1)探索6和7的组成。学生通过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计算,已经初步建立了“分”与“合”的思想,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分解数的经验。因此,教学6、7的组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的组合规律。
  教学6的组成,仍然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实物或采用教材提供的涂色活动分解6。活动前,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促使学生在分解活动中发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分得的一个数越小,另一个数就越大”这一规律,进而将6有序地分成: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能使分解数的操作活动从无序向有序发展。通过6的分解,学生更加丰富了数组成的经验。所以,教学7的组成,只要学生在有序分的基础上充分联想,即可从一种分法推出两种组成。如:
  (2)把数的组成转化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在6、7的计算中呈现了“一图两式”的计算(两个加法或两个减法算式),这一计算规律反映了分与合的思维活动。当学生探索出6、7组成后,可以让他们猜一猜怎样把数的组成转化成计算。如,教师提出问题:2和4组成几,4和2组成几,要求学生在说出组成的同时写出两个加法算式:2+4=6,4+2=6。同样也可以提出两个减法问题:6可以分成2和几,6可以分成4和几,从而得出两个减法算式:6-2=4,6-4=2。这样将数的组成与计算连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的体验数的组成规律就是加、减法的原型,进而为“一图两式”的计算做准备。
  2.教学8和9的组成,也可以分两步进行。
  (1)探索8和9的组成。学生通过学习6、7的组成,提高了分解数的能力,并在7的组成中初步体验了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组成的推理过程。因

此,教材在编排8、9的组成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让学生动手分实物,得出几组不同的分解式,然后要求学生看到(某)一组,马上联想出相关的另一组。很显然,教材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从一种分法得到两种组成”的推理上。教学时,要把分实物与联想、推理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联想和推理的过程,并使学生在一边操作一边联想和推理的过程中感知8、9的组成。
  (2)把数的组成转化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从8、9的计算开始,教材呈现了“一图四式”的计算,而学生在6、7的加、减法中,已经历了“一图两式”的计算。所以,在8、9的组成中可以要求学生从一种分法得出四个算式。如,通过分实物,让学生看着组成先用分与合说出8的组成:1和7组成8,7和l组成8;8可分为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组成写出四个算式:1+7=8,7+1=8,8-1=7,8-7=1。这样把计算融于数的组成中,不但能帮助学生沟通加、减法的内在联系,还能促进学生理解“一图四式”的计算。
  3.教学10的组成。学生经历了9以内数的分与合,不但掌握了有序分解数的方法,还能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组成,并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所以,教学10的组成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把重点转移到如何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上。教学可以分三步来进行。
  (1)让学生独立探索10的组成。根据学生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要借助分实物来解决,有的学生可能会将操作与联想结合起来,还有的学生会凭借已有经验直接联想和推理。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要求学生把10的组成有序地写出来,以便记忆。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10的组成,然后把组成转换成算式。如,9和1组成10,9加1等10;1和9组成10,1加9等于10;10可以分成9和1,10-9=1;10可以分成1和9,10-1=9。把数的组成和计算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规律。
  (3)做游戏,内化10的组成。为了让学生脱离图示也能准确地说出10的组成,可以采用猜一猜、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使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10的组成,内化为解决问题的简单能力。
  作者单位
  普洱市思茅区思茅二小振兴校区
  ◇责任编辑:李瑞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