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业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平

  
   记者(以下简称记):冀主任,广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主体,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人们也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破解“三农”问题,关键在人才、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而农村继续教育工作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我们了解到您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今天的采访主要想请您就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的问题作一简单的总结和阐述,以使我们的读者朋友对我国的农业继续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冀献民(以下简称冀):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我也早就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更多的人宣传我国的农业继续教育。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迫切地感到提高管理者、农业教育工作者、广大农民朋友乃至全社会对农业继续教育的认识,以争取更多的人都来理解、关注和参与农业继续教育,对于发展我们的事业,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请您概括一下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在整个农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它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和面向的主要对象。
   冀:我国的农业继续教育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育单位)继续教育的简称。是中国农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和加深,以保持其先进性,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农业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科研、教育、管理、企业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重点是具有中级以上的 (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骨干。
   记:让我们先从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谈起。我国农业继续教育起步于何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年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冀:我国农业继续教育起步于 20世纪80年代。当时,改革开放使科技人员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蔚然成风,农业继续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开始起步。“七,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制度”。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实践培训”。 1989年,农业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而启动和基本规范了农业继续教育工作。进入 20世纪90年代,农业继续教育发展迅速。逐步呈现国家、单位、社会
   开展继续教育的多元化格局,社会力量办学和远程教育发展势头强劲。这一时期中宣部、人事部、教育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等出台了一系列的继续教育政策性文件。
   1998年国家机构改革,中央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及相应的分院更名,各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职教学院)归口教育部管理。农业部把农民培训和在职教育工作放到了突出位置。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的颁布和实施,以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要建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这将对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不同的任职需要,国家还对初、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做了具体规定:
   初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进行实际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继续深造、加快成长打好基础;中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更新知识和拓宽知识面,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培养独立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熟悉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新的科技和管理知识、研究解决重大技术课题,成为本行业的技术专家和学术(学科)带头人。我国要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7天继续教育脱产学习培训时间,中高级不少于15天。
   记:从您的介绍可以看出,20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农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从大局上的建章立制到具体的组织实施,这些无疑都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那么就您的分析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壮大,我国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上能否满足需求,在素质上又是否能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呢?
   冀:目前,我国每年开展各类农业继续教育12万人次以上,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规模达 1600 2000人次。建国到2000年,我国农业院校共培养了各类专业的农科大专以上毕业生160多万人。 2000年在农业系统国有单位的在职专业技术干部有 117万人,占农业系统从业人员591.8万人的19。7%,他们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挥着骨干作用,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育、科研、推广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支庞大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合理,事业单位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多于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4%,而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在企业);县以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多于农业生产的基层村镇(县以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34%);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偏大,梯队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多而熟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外语、网络的具有综合性专业知识的干部少;学历低的人员多,高学历、高层次的人员少(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约占5%,企业中研究生学历仅占千分之一),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更为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结构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不相适应。据农业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平均每万亩耕地仅有8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77名农业人口中(2000年统计我国有8.7亿农民)只有13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在数量上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记者:由此看来,是不是可以说我国的农业继续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针对这种现状,对于我国农业继续教育来说,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改进现状,以促进事业的发展?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冀:是的,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所以我们这些搞农业继续教育工作的人总是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啊!要改变现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理性思考出发,我想主要提三点建议:首先是加强农业继续教育的宣传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继续教育事业深入发展,对继续教育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其次是进一步明确农业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分工;再次是广开渠道,拓宽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途径。
   记:的确,我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在整个继续教育界管理和分工不明确也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这就会造成管理重叠与真空并存,给工作开展带来很多困扰。就农业继续教育管理这块来说,主要涉及哪几个部门,它们各自应当担负起什么样的职责?
   冀: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管理主要由农业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分工负责。
   农业部是农业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规划农业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明确工作重点,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
   人事部负责指导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
   作,根据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含农业部门)制订政策,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含农业继续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中国科协负责组织农学和相关学科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协助农业主管部门实施农业继续教育工作。帮助联系各学科专家、学者,适时提出各学科领域的继续教育内容;协助编写教材,摄制教学录像片;举办有关专业技术培训活动,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协助主管部门对农业继续教育的水平、质量和成果进行评估。
   2003年3月1日颁布的新《农业法》第五十三条明确指出:国家建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制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记:我们再来仔细谈一下您的第三条建议。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多,这么多人的继续教育需求和获得继续教育的方式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怎么才能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途径呢?
   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途径大致分为8种,每一种各有其适用对象和特色优势所在,不同的受教育者可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不同的教育组织者也可根据自身实际灵活组织。
   1、参加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或继续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进修(培训、研究班)
   (1)建立了以高等院校为主的培训网络。高等院校具有多学科、人才密集、信息快、科研方法先进等优势,在基础学科、高新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农业大学下设的干部管理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主要的培训基地。全国各地的培训部门依托农业高校的优势开展培训,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设计专业管理、科技人员的高级研修班和继续教育,举办所在地区迫切需要的专题研修班,取得显著社会综合效益,有的班次已连续举办多年,常年不衰。为振兴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科研系统具有较强的继续教育培训优势。农业经济研究所、畜牧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果树研究所、设施中心等农业经济和专业所都开展了大量的继续教育培训班。
   (3)学会系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具有时效性、灵活性。如中国农学会在开展农业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先后发起筹建或参与筹建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大学,在农科学会中率先成立了农业继续教育(专门)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出国研修生的选派和国际继续教育交流;成立了中国农学会培训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热点问题和农业新技术举办了399期培训班、研修班、高级研修班,共培训24374人次。
   2、通过广播、函授、电视、录像、刊授、网络等途径接受远距离教育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具有代表性,从中央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中专后农业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成为我国农民远程教育的主力军。据2000年统计,通过联办大专教育,培养了高层次的农技人员7.5万人。通过开展农业推广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中专后继续教育,招收学员近5万人,2002年,毕业获证人员达41979人,在校生超过5万人。通过农民职业继续教育,为现代农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输送了大批农业技术干部和乡村基层管理干部,为提高农技推广体系队伍的素质和稳定农技推广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农民职业继续教育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3、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边工作边学习
   很多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或新技能,到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一些农业科技园区、养殖厂等边工作、边学习。中国农学会组织的出国研修生也属于这种形式。这是一种很有效、较经济的继续教育学习形式。教育单位和教育者也很欢迎。他们不仅进行了“充电”,还掌握了专业或行业新动向。有的还带去了新品种,工作新方法、新思路,回到本地区、本单位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大多发展成为骨干力量。
   4、有计划、有指导地自学
   函授大学,远程教育也属于这种教育形式。为了工作的需要,岗位的需要,我国很多农业技术人员勤奋自学,自造、自修;自学了很多课程,自我得到了发展,还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5、结合本职工作或研究项目专题调研和考察
   这种形式不易被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者认识到,实际上,通过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研究项目的学习、调研和考察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继续学习方式,是终身继续教育形式。
   6、出国进修、考察,参加国外学术会议

   国家和各地组织了较多人员出国进修、考察,参加国外学术会议、研修会。个人自费出国进修、考察的趋势也在加强。中国农学会是国务院20世纪80年代指定的出国研修生(唯一)农业派出单位。到2002年,农学会系统已派送2000名左右的出国研修生。并组织了许多人员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这批队伍大多成为骨干力量,不少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
   7、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
   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大学、农科院等相关科教单位以及职教学校、干部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都在开展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教育。这种形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在职干部、专业人员、企业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门路,形成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增长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综合类大学跨专业学习的势头也较强。中国农业大学等还举办了推广兽医硕土等学位的学习。这种继续教育形式使受教育者能够系统地学习,但需要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尤其是加强证书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8、参加学术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
   这种形式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最新行业、专业学术动态、高新技术研发动向,对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拓宽视野,学习新方法、新思路,有很大帮助,对工作和研究方向有很多启示,也是扩大联系面、宣传自我、寻求合作的一种途径。
   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其重要特征。与宏伟的目标相比,不得不承认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尚存在许多矛盾与不足,最后想请您谈谈我们的农业继续教育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或者说展望一下中国农业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冀: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之际,我们看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矛盾。第一,农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完整的产业形态尚未形成,农业生产经营弱质低效。第二,农业生产经营已由过去单一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矛盾更加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和开发农业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更高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继续教育则是推进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加入WTO,需要各类新型人才,为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市场需求。新的《农业法》高度重视农业继续教育,为开展农业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权益和义务的维护。以上两点从市场和行政的角度说明我国农业继续教育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形成国家、社会并举的多元化农业继续教育新格局,现代管理、外语、计算机网络、生物、设施技术将成为主要知识更新内容,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将在农业继续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民教育将成为农业继续教育新的亮点,到国外开展继续教育进修,国际继续教育机构到国内办学将有较大发展。
   冀献民,男,汉族,1962年5月20日出生。现任中国农学会培训部即中国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处长),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秘书长,中国农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高级畜牧师。曾任示范鸡场场长,杜仲胶厂厂长,古特杜仲公司总经理,中国农学会杜仲办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学术部副主任。组织过两项部级继续教育课题研究,承担组织了一项国家级项目建设,获得了一项部级奖,多次组织向国家提出专家建议,从事农业继续教育近1,0年,组织了近百期继续教育培训班。 [责任编辑:王红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