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下医学毕业生就业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涛
摘要: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医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医院,导致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基层、社区医疗的政策倾斜,而且体现了对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医学毕业生要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转变就业观念,学校也要转变培养模式,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医学毕业生;就业
目前,各层次医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的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麻醉学、检验专业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药学等专业毕业生需求不旺,而中医学毕业生市场需求过冷。总之,医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补充,大中城市的医疗人才需求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有的甚至出现了饱和或超编现象。与大城市、大医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远地区、中小医院对医学本科毕业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待遇较低,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而是将择业目标锁定在地区级及以上的城市和大型医院,这就导致大量医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有调查显示:38.5%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大城市的名牌医院,只有4.7%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农村医疗机构,因此就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
1.就业率下降趋势明显
近年,医学本科毕业生几乎很难留在市级医院工作,更不要说进入三级甲等医院。医学毕业生就业受到专业、学历等限制,一次性就业率正呈逐年下降趋势。
2.就业层次下降幅度大
目前,我国大型医院就业岗位已趋于饱和,医院招聘人员更倾向于高学历和有工作经验者,一般大学附属医院要求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者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地区级三级甲等医院基本上也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就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除基层医疗单位外,能供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机会很少。因此,医学毕业生就业层次开始大幅度降低。
3.医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相对单一
医学教育作为一门职业教育,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医生。因此,医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就是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医药企业等单位分流的相对较少,自主创业就更难,就业选择相对较为单一。由于专业性过强,很多医学毕业生常希望能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但因为缺乏就业指导,这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再加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医学毕业生跨行业就业的机会较少,这就加重了医学本科生的就业选择难度。
二、新医改政策解读及对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009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这一新的医改政策的本质是对基层以及社区、农村医疗实施优惠政策,该政策影响着当前国内的医疗机构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当前的医学教育。医学毕业生要通过对新医改政策的学习,全面了解当前的医疗政策以及机构设置情况,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新医改政策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说明,国家已经把长期被忽略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医疗体系纳入整个国家的医疗战略中,他们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相应提高。新医改政策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因此,医学毕业生要不断转变就业观念,要在当前多元化的格局下改变过去“非公立医院不去,甚至是非大城市的公立医院不去”的想法。新医改政策的出台还表明,聘用制将是当前及以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趋势,因此医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变过去找工作要“铁饭碗”的观念。
2.新医改政策对医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提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这无疑拓宽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面。随着新医改政策对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医疗机构的倾斜,对于缺乏经验的毕业生而言,就业机会将会更多。因此,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要逐步从大城市的三级以上医院转到县城、乡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只有这样,医学毕业生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从新医改政策中寻找就业新途径
新医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除了医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方向的改变这些内部因素,学校作为外部因素也应有所改变,只有内外因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积极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学校作为医学教育的主体,要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对他们进行就业教育,通过就业指导使他们对当前医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早确定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学校还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近几年,基层医院成为接收医学毕业生的主力,特别是新医改政策颁布后,基层医院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医学毕业生要树立新的就业观,主动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
2.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改善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按照市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为培养服务基层卫生体系的人才,各医学院校已陆续增设了全科医学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医学院校应该以此为基准合理设置专业,以便培养更多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培养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医生。
3.注重提高医学毕业生综合素质
医学院校应把本科培养任务定位于培养医学基础知识宽厚、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满足于通过考试,而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多掌握一些技能。学校也应通过加大实验性教学的比重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适应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医学毕业生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医疗活动是多部门、多科室、多层次人员合作起来进行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学毕业生有较强的医护沟通、医患沟通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活动的效率和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3)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医学专业的性质决定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意味着医学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要在学习中训练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医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科学,仅有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是无法胜任工作的。
总之,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医学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渠道必将受到挑战,而新医改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开辟了更加宽广的渠道,可供医学毕业生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医学毕业生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才能在严峻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岩磊,于晓霞,杜琳琳等.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择业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
[2]洪蓉.加强医学毕业生就业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
[3]叶涛.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4]黄进,陈斌,尹丽娟等.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西医学,2009,(5).
责编:路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