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强

  我刚从学校毕业就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班级情况还不甚了解,男生伟伟(化名)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了。伟伟不仅顽皮、谎话连篇,还总爱挑衅,惹是生非,学习成绩那就更是马尾串豆腐,提也不要提了。
  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捧着作业本进教室,就见教室里乱成一锅粥。见我进来,一女生急促地说:“老师,伟伟跟同学打架了,还把窗玻璃打碎了。”地上果然有一堆碎玻璃,伟伟杵在那里一声不响。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似乎在等着我狠狠批评他。
  见碎玻璃没有割伤学生,我便强忍着气恼,找来扫把和畚箕把碎玻璃扫起,小心翼翼地倒进了垃圾桶,然后宣布上课。学生们见我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惊讶了,窃窃私语说老师干吗不发火?
  我不是不恼火,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收拾收拾”这个学生了。
  傍晚放学后,我将那两个“肇事”学生叫到办公室问话。原来是其中一名学生走过通道时,伟伟故意将脚伸出,绊得他差点摔倒,于是就打了起来。我批评他们打架不对后,放那个学生回家了。
  天色在渐渐暗下来,无论我好说歹说,伟伟还是不肯认错。我问他家的电话号码,他说家里没有电话。我嘀咕着,他的家长应该会来接吧?可天都黑了,不仅不见家长,伟伟也没有急着回家的迹象。我只好送他回家,顺便做家访。
  令我震惊的是,伟伟家的两间平房十分低矮破旧,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我这才知道,伟伟生长在一个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等了很长时间,伟伟父亲回来了,他很瘦,神情淡漠。当我向他父亲道明来意时,伟伟在旁边一声不吭地坐着,从他的神情中看得出,他对老师家访这一套不屑一顾,看来不止是我一个老师来过他家了。
  伟伟父亲告诉我,伟伟五岁时,母亲便不辞而别,后来他们离婚了,一年中伟伟只在外面与母亲见一两次面。父亲没有固定工作,为别人洗车来维持生活,且经常生病吃药。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伟伟从小就不怎么听话,父亲也基本不怎么管他,即使管也是简单的“棍棒”教育。我明白了,家庭生活的不幸,使得伟伟的行为和个性发生了变态和扭曲。那天晚上,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伟伟的家,我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伟伟从小就没能获得的温暖的爱。
  从伟伟的情形来看,他目前最缺乏最需要的,一是端正学习态度,二是正确地认识自我,三是困难家庭现状的改善。由此我初步拟定如下解决方案。
  首先是关爱。每到周六中午,我都带他到餐馆去吃面。下午不是带伟伟去图书馆读书,就是带伟伟去参观书法展览(我是个书法爱好者),让他也感受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慢慢地,伟伟打消了对我的戒心,话也多了起来,我这才知道,母亲的离去与父亲的嗜赌有关。可怜的孩子,其实他内心有许多话要说,只是一直没有人能真心地听他说,以至于后来发展到性格郁闷暴躁。我加强了对伟伟的观察,除了每周与他长谈一次,每两周家访一次外,我还请班干部和学生们向我汇报伟伟的表现,以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是求助。在一次班队课上,我特意组织了一次“团结互助”主题班会,讲述了伟伟的特殊家境,希望大家能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帮助班上像伟伟那样的一些“特殊”学生,不要排斥他们,而要让他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
  再次是资助。上美术课时,伟伟没带材料,我断定他是没钱买材料,于是给他买来了一盒油画棒。学校征订冬季校服,我通过班级捐助的形式也为他订了一套。在我的带领下,班上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伟伟平时的学习用品几乎都不用买了,都是同学们主动送给他的。这些资助,无形中为他的家庭节省了不少开支。
  最后一招,是让伟伟找回自信。我发现伟伟很喜欢打乒乓球,但不是打得很好,所以没被选入校乒乓球队,于是我积极为他去“说情”,伟伟终于如愿以偿进了校球队。这下伟伟高兴坏了,表示一定刻苦训练,绝对不让我丢脸。
  每两周一次的家访,时间都安排在晚饭后,这样我与伟伟父亲见面的机会会多些。交谈中,我尽量在他父亲面前说伟伟的进步,希望他父亲能多关心孩子。为了解决他家的困难,我在家访时还顺便带些蔬菜(自己家种的)去。我的诚意终于感动伟伟父亲,他惭愧地表示一定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从四年级到小学毕业,我对伟伟的关注和教育一直没有间断。伟伟变了,变得积极乐观了,懂事了。看着付出的心血换来了收获,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因为他是我教学生涯中第一个被我的真心所感动的“特殊”孩子。
  小学毕业时,虽然伟伟的成绩还不太理想,但伟伟已经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再不是以前“人见人怕”的问题少年了。在毕业欢送会上,伟伟还表演了一个节目,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如今,在初中就读的伟伟还经常给我写信或打电话,向我汇报他在中学的状况。我深感欣慰,更加觉得教师的职业虽然平凡辛苦,但真的很伟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伟伟的事例中,说明一个有人格缺陷的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不完美的家庭。既然造成孩子在人格上有缺陷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要弥补他的人格缺陷也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必须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爱,并努力使这份“关爱”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亭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