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家俊
就数学作业而言,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以下三点反思。
反思解题过程。要学生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就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包括反思问题的表征、问题归类、求解的思路。这种反思要尽量避免解题的定势,换一个角度审视往往易于暴露问题。比如想一想,哪些习题可同类?务求触类旁通。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解法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必须教会学生从解题中及时归纳、总结基本的解题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发下作业本之后,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做习题进行纵向分析:题型是否有共性?解答是否有通法?这样的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于目前中考命题中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更能培养学生动脑筋做作业的好习惯。
如学完不等式一章后,学生从众多的作业题目中发现了许多题都具有相同的外观形式,由此归纳、总结出的解题规律远比单纯地多解两三道题的意义大。它的价值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了解这类题的规律,而且使学生学到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训练和培养了归纳思维能力。
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平时作业解题时,不要满足于一题一解,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争取一题多解。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该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通过反思解题方法也是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反思解题途径。学生往往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致使解题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因此,当题目完全做好、解题结果和过程也都核查无误后,解题的反思尚未结束,还应有一个对解题经验的反思与总结。解题顺利了,有顺利的经验;解题曲折了,有曲折的教训。反思这些经验乃至教训,有利于学生通过积累获得提高。
教师既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做作业,也要注意批改作业的方式,才能发挥作业的有效性。
分项评价。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结果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优劣,教师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如分解题思路、表达方式、解答过程、解答结果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
鼓励上进。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差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性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予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一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
协商批改。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知识基础较差、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好,他是有了突出进步,还是搞了虚假作业呢?一个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不好,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有的学生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约,而结果却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禁止抄袭作业,教师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策略。
(责任编辑 黄俊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