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要新,贵在求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祁文霞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看重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但面对着充斥校园的形形色色的作文刊物,我却不免有些担忧。诚然,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读书万卷”、“下笔有言”,但令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困惑的是,学生们却对这些校园小刊物“情有独钟”。这并非是里面有多么曲折动人的情节,而在于它们的“工具性”。写一篇作文,不用费多大周折,学生总能在其中找到供其瞒天过海的“绝配”。这样一来无需费心劳神,只需大笔一挥,就可信手拈来。如此为文,何乐而不为?
   由此我想到,不久前曾给学生布置过一篇短文,要求写一写自己的家乡。这本是个司空见惯的话题,但要想独辟蹊径,“察人所未察,道人所未道”,的确有些不易。所以自己尝试写的时候,也颇费了一些心思。但看了几页学生作文后,真是一筹莫展,除了论及改革春风使得农村大变样外,似乎没有例外。自认为不错的几篇作文,事后才发现是已经见报的几篇“刊物作文”的最新组合,我不免黯然,颇有得不偿失之感。似乎作文也在改革春风之吹拂下走上了“统一化”、“一体化”的道路。
   文章之假,自古就有,本不足为怪。可如今它却异乎寻常地在校园里泛滥起来,且有层出不穷、源源不断之势,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文章早已被判了“死刑”,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在写,还要写,为什么我们竟也容忍了这一切?究其原因,也许与老师们对此大开绿灯不无关系。要想提高作文水平,离不开抄抄写写,但如果抛开有效的知识积累,抛开了思考这个重要的环节,仅仅凭如此简单的“抄袭”,岂不是要把作文教学引入穷途末路?
   在日益庞大的假文之列,偶尔也有少许可怜的“绿色”闪现,但苦求学生佳作而不得的老师,只能将其视为一眼“甘泉”,不得不称赞其“新”其“妙”了。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河边,却吃不到水,这是怎样的悲哀!呜呼,作文之“不落窠臼”真是难于上青天。假文之如此盛行也自是不言而喻了。面对如此之多的假文,老师们不是把更多的眼光停留在作文本身的质量上,而是停留在了真与假的甄别上,事实上,老师们已不是学生作文的引路人,而是真假作文的“鉴别家”。对眼前一大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作文,即使火眼金睛又如何分辨得清?疲于应付的老师们只好也是大笔一挥,姑且写上一段模棱两可、无关痛痒的评语了事吧。呜呼,老师评改作文又胜于上青天!
   生活之无穷无尽是可想而知的,大千世界,每天总会有一些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了解。可我们过分“近视”的学生,却总是和它们擦肩而过。这决不是这种现象、这种问题很“隐蔽”、“深藏不露”的缘故。我想,除却老师们忽略了对其有益的引导,对其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之外,与“抄袭”是大有干系的。因为抄袭,学生们学会了懒惰和虚伪、自欺欺人;因为抄袭,学生们视勤奋为大敌,视诚实为愚蠢;也因为抄袭,学生失却了本该拥有的充实,失却了本可以具备的良好素质,即对现实生活、人生的真切关注。无疑,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笔无可估量的损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待某一事物,凭借的不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而是一颗火热的心。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个天堂”。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作文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鉴于以上所述,假作文之危害可谓大矣。在此撰写此文,我想我们的校园作文是不是也来一次打假?
  (作者单位:天祝县民族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