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要具有“三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只有抓好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字词理解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顺利、有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想象品味、归类对比和练习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鲜活性、清晰性和丰满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走进文章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词语教学;想象;运用;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48-02
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抓好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字词理解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顺利、有效。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细品读,让学生感受词语的鲜活,体会它的生命活力。由于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词语的几个特性,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一、把握词语教学的鲜活性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而词语是和句子联系起来的,只有在具体的句子中、文章中,我们才能体会到词语的具体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推敲、细细品味,挖掘出词语的特性。
(一)联系实际,品味内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我们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同身受,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新词时,不能单纯地给学生讲个意思,然后让他们死记硬背,而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借助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原有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语。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效率才会有所提升。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句话中的“震耳欲聋”一词,其实不难理解。但是,在这里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它,是远远不够的,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如果我们置身于七八十台缝纫机中,会有什么感受。这时,很多学生都说,自己受不了,肯定会逃离的。此时,教师再给学生补充作者的资料:“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工作的地方很远。母亲一个人要带家里的五个孩子。她经常起早贪黑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听了这些,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处在这样的家庭中的母亲,她能否逃离呢?”通过这样一层层的深入解读,学生理解了母亲,同时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再苦再累母亲都会坚持下去。这样,“震耳欲聋”这个词在学生心中就有一个全新的意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有走进文章中,理解主人公所处的背景以及他的心里所想,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换个角度想问题,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品味词语的情感,让词语鲜活起来。
(二)充分想象,联想画面
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比较丰富。在词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词语的意义,了解词语所表达的内涵。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刚到德国的小城哥廷根时写的日记。其中,“11月18日”的日记让人印象深刻,写的是房东太太等儿子回家,等了很久却没有等到儿子的心情。这是一段简单的文字,但给我们的画面感却很强。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来进行想象和联想。学生找到了“高兴”和“沮丧”这一对代表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进行理解。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那她到底有多高兴呢?儿子没回来时,房东太太有点沮丧。此时她心理又在想什么呢?此时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感受到房东太太的喜悦、无奈、心酸等一系列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交流和想象中,学生感受着房东太太在等待儿子回家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停留在对词语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一幅幅画面,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词语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二、把握词语教学的清晰性
在学习语言时,我们不能把字词句分离开来。加强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让学生进行整体比较理解,对字句进行推敲。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归类对比
词语是有感情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词可能也会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在一篇文章中,作者会用很多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进行归类对比,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有很多描写五壮士和日寇的语言。如,这样两组词语:第一组是“昂首挺胸、全神贯注、热血沸腾、气壮山河”,第二组是“大举进犯、粉身碎骨、叽里呱啦,坠落山涧”。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读一读这两组词语,看看能从中看出什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看出来,第一组是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的词语,是褒义词,它和第二组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对狼牙山五壮士和日寇不同的情感态度。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壮士们的英雄气概和日寇的狼狈。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人物形象,為他们运用这些词语奠定了情感基调。在归类对比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意义,找出不同的词语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的意思。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为之后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二)近义词辨析
找近义词是小学语文学习经常遇到的练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词语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近义词进行比较辨析,能让学生体会词语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内涵,在以后习作中可以更熟练地使用这些词语。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彩色的翅膀》一文,对战士们吃瓜的情景,作者这样描写:“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些动作描写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相似的。在阅读时,哪个动作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呢?很多学生都会注意到“咬西瓜”这一动作,因为我们平时都是说吃西瓜,很少有人说“咬”西瓜的。这里为什么要用个“咬”字呢?如果换成“吃西瓜”,会有怎样的效果吗?经过仔细的思考后,学生发现“吃”比较随意,而“咬”比较用力,更能表现出战士们对这个西瓜的珍惜之情。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和情感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精准地用词,更准确地表达意思,让词语变得“清晰”起来。
三、把握词语教学的丰满性
我们学习语文,学习词语不能仅局限于理解、记忆、背诵,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只有先理解、积累,才能学以致用。但是,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慢慢积累词语,随着年级的升高,词汇量越来越多。这些词语如果不运用,就会被渐渐遗忘,甚至让学生感到陌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用这些词语,这样才能让词语鲜活起来,让词语变得更加丰满。
(一)多加练习
对学生积累的词语,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选词造句语。例如,“清幽、幽静、寂静、安静”是四个近义词,都含有安静的意思,但是又会有所不同,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小路曲折蜿蜒,两旁竹林掩映,林中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显得极为清幽。雨夜中,林荫道上空无一人,唯有湿漉漉的路面反射着点点闪烁的灯光,显得更加幽静。”这句话中,“清幽”“幽静”两个词语就不能互换。因为“清幽”更多表达的是清净,“幽静”更多表达的是清幽安静,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有所差别。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会逐渐发现近义词的差别,体会不同的词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运用词语。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让学生都能保持热情。
(二)多加运用
在学习完了一篇课文或者一些新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運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这样,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青山不老》这篇课文中,学生会学到很多新词。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词语,为马永顺老人写一段颁奖词。教师引导说:“马永顺老人在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下面我给大家几个词语(出示):‘肆虐、冒险、奇迹、归宿。’大家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为老人写一段颁奖词。”经过交流,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词语是语言文字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才会提升。只有积累更多的词语,学生才能熟练地遣词造句,把握词语的意思,使自己笔下的文字更加生动,让词语变得鲜活起来。
[ 参 考 文 献 ]
[1] 苗红梅,丁良桂.把握词语教学的“准确”与“模糊”[J].教学与管理,2017(35).
[2] 杨淑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技巧[J].华夏教师,2017(21).
[3] 郑海红.字斟句酌:词语教学之坦途——关于词语教学三种方式的思考[J].语文知识,2016(14).
[4] 李鹏.立足词语特色,因词而异促教学——以统编教材低年级词语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2018(06).
[5] 阮彩华.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Z6).
[6] 刘玺.词语教学且行且思[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2).
[7] 危翠霞.让词语教学绽放异彩[J].新课程(小学).2017(12).
(责编 韦 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