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数学原理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试图把数学运算中的加法原理、减法原理、乘法原理和除法原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以拓宽教学领域,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数学原理;课堂运用
  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3-071-01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的基础。教师要寻找语文教材与各科的联结点,互补整合,以拓宽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加法原理,即课堂结构原理
  讨论+探究+点拨>灌输,杜郎口中学表述为“10+35”的课堂模式,实践证明,“10+35>45”。
  语文教学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等方面,古往今来教学模式不胜枚举。春秋时的孔子兴办私塾,讲究“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 唐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多读书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性;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出理论学习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围绕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论述,上海钱梦龙先生创造性的建构成“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式”即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
  杜郎口中学“10+35”的课堂模式,是课堂模式变革的新发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这看起来只是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变化,其实促成了整个教学课堂模式的变革。通过对杜郎口中学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我认为实行这一模式可起到以下作用:
  1.明确了学生这一个主体
  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没有讲台,学生的课桌是面对面分组排列,教室四周都是黑板。这一举措凸显了学生这一主体,老师不再是权威,而成了班级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了民主课堂。
  2.调动了师生两个积极性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点,有人靠嗓门大争取到了发言权,有人抢着到黑板上演算或讲解题目,有站着的,有跪在凳子上、坐到课桌上的,形形色色,花样迭出。黑板不够用了,―些学生干脆蹲在地上写写画画。因为解除了课堂形式的重重束缚,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思维无比活跃,课堂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的可支配时间少了,但备课难度却成倍增加。全班学生的学习触角是教师的数十倍,课堂可能涉及到的知识和问题无法准确预期,只有围绕中心问题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极力推演更多的可能性,以便应付课堂上出现的随机问题。
  3.形成了互动、多维的立体学习空间
  学生的预习、展示、反馈环节,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课堂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会更深、更透、更快。
  这样的课堂模式,鲜明地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生生、组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不仅节约了时间,活跃了思维,开拓了视野,而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必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减法原理,即减负增效原理
  减去冗长的讲解,减去过多的课业,减去呆板的形式,增加课堂效率。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四个关键词:信心、兴趣、习惯、方法。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认清自身的特点和长处,环境的作用和优点;教师再辅以积极乐观的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的心态,开心阅读,悉心感悟,时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学习方法的建构。从而推动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三、乘法原理,即小组合作原理
  如果每班由48人,则分成8组,每组6人,进行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大于48人单个学习的总和,即“8×6>48”。
  语文学科以形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知识阅历及思维特点上的片面性,使其提供的问题答案更趋全面合理。
  语文思维的这一特点使得小组合作取得乘积化的效果,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的知识经验总量成倍增长。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表达观点的机会,小组中六种观点思维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强度是提问式教学的数倍。最后,八个组代表的交流则是全班四十八人智慧的结晶,每个学生至少获得十几次交流机会,也就是说,课堂效果是老师讲授式教学的十几倍。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四、除法原理,即人本主义原理
  该原理就是革除体罚和变相体罚,消除排名和以成绩定优劣,去除家长制的教学模式,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腾纯. 杜郎口旋风[N].中国教师报,2006.
  [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J].教师之友,200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8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