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嵩

  2006年,在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韩正市长明确指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升级,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和再就业,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海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是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抉择。
  
  现状:职校已成就业的主要培养场所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上海市重点建设了10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其中8个是教育部认定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按产业类别分,这100个专业点的第一、二、三产大致分布比例为3:43:54,总体上与上海产业结构布局相匹配。
  同时,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5年,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数比2000年的40所增长了48%,而从2000年至2005年,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保持每年递增1万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就业方面,自2003年以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就业水平也不断提升,2005年超过了90%,在全国名列前茅。上海市设在郊区的十余所中、高等职业学校依托师资、专业、设备等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民进城镇务工或向非农业转移的培训。
  可以说,上海职业教育已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依托行业和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新格局,职业院校成为就业与再就业的主要培养场所。仅2004年一年中,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就达25万人次,其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10余万人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校进行岗位培训近20万人次;职业教育积极为中西部地区和“三农”服务。
  另外,为了使有限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上海采用市财政投资一点、学校主办单位投入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的投资方式,在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中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发挥了数倍的作用。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实用人才培养与就业,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上海加快形成。
  
  挑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调查显示,今后几年,即使按“高中阶段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测算,上海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年均生源数量也不足5万人,不到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需求量的一半。
  目前,职业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内部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这对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整体人口素质十分不利。同时,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模式也难以适应持续进入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需要。
  与此同时,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来说,一是缺乏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宣传力度。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仍未充分到位;二是缺乏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三是缺乏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控制力度。近年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尚不能有效控制在“大体相当”的水平。
  据统计,海市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资为1680.5元,与普通高中的2232.2元和普通高等学校的4490.5元有较大差距。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均培养经费基本上靠民间集资,成为目前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低洼地”。
  从实际情况来看,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结构之间的脱节。如中、高职院校二产类专业的办学成本较高,但由于缺少经费支持与成本补贴,实训设备比较落后,而学校为了生存,较多考虑办学成本与学生志愿,因此出现三产类热门专业过度扩张及制造加工类专业减少的现象。
  
  改革: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据悉,“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从改革方向和内容上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将成为首选目标。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将切实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是非观念、社会责任等基本道德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而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也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整合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资源,强化教育部门主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格局。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学籍等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管理。
  同时,民办职业教育将首次被列入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除了逐步增加其专项资金外,还将进一步促进和引导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内涵建设,从而形成公办职业院校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办学方向方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牢牢把握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大课程和教材改革力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支持和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
  此外,优化综合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继续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中、高等职业教育相通的教育模式,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依法自主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改革试点。通过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和课程整合,使到2010年的“3+2”和“五年一贯制”办学学校数量占到所有高职院校的15%。
  
  措施:逐步取消高职教育选拔考试
  
  为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政府决定加大自身对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努力保持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并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普职比保持在1:1左右。
  在户籍初中毕业生源减少的情况下,鼓励部分中职学校或专业扩大招收外省市初中毕业生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此基础之上,增加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特别是在一些具有高技能特征的专业,至2010年这一比例要达到60%以上。高职特定专业招生时,可明确其生源必须具有某种职业资格证书,使中职生源在进入高职的竞争中能够具有一定优势,也使高职通过与中职的衔接办出特色。逐步取消高职教育选拔考试,实行宽进严出的弹性学习制度,允许用较长的周期和非连续学程完成学业。
  同时,来自上海市政府的消息称,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投入要达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为此,各区级财政要按照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1:1配套,建立职业教育券制度,加大对紧缺技能专业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补贴。
  除财政专项投入外,建立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于紧缺技能人才的相关专业建设资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与宏观调控相比,上海政府的具体工作方向还表现在强化劳动力准入标准建设与实施。从内容上来看,除了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今后本市新增劳动力的中职培训要求或职业资格规定外,还将实施学分互通制度,构建培养外来务工人员的新模式,逐步实行“学分银行”制度。
  
  目标:组建10个职教集团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完成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任务,努力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此,上海市政府将进一步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基本工作:
  抓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保持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的一半左右;专业设置进一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形成新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机制并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多元智能”评价体系。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建成10所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职院,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职院;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100所以内,并有30所中职学校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标准;实训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高职建成50个实训基地,中职建设100个实训基地,组建10个职教集团等。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重点建设好6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职业培训不断增长;双证书建设覆盖至100个职业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健全保障体系和机制。高等职业学校专项经费年增长率达到100%;中等职业学校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至2010年,比例将达到34%;贫困家庭学生补助经费及财政补贴专业学生的经费增长率按教育附加增长率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