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音乐教师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爱欣
多年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只有充分展示音乐教师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音乐审美素养,进而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步入成功的坦途。
一、利用音乐自身魅力,争取学生热爱音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么一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我觉得这一建议提得好。作为一个音乐教师不要自甘处于“鸡肋”地位而默默无语,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自身魅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音乐。比如,多增加些歌曲欣赏,让学生倾听经典音乐,细细品味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情操,还可播放一些艺术家刻苦学艺的场面,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无处不在,处处让人为之痴迷。只有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魅力创造的奇迹,才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把他领入学门,升堂入室;才可能使他们“继其志”。
二、利用教师自身魅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要做一个有魅力的音乐教师,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激情是音乐学习的最大动力,能唤起学习者内心深处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需要激情,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激情魅力吹皱课堂的一池春水,拨动学生探究音乐奥妙的琴弦。教师的教育激情要伴随理性的思考,经过理性思考后的激情才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深沉的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激情才会有魅力,才能影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领悟音乐的美妙。
其次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引导学生成为自己现在生活和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音乐中独具个性地进行学习活动,体验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感受课堂中心灵的交流,感受教师教学艺术魅力所在,最大地发挥创造潜能。
再次是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有时只有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而应当是源头活水,流淌不竭。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个教师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才能吸引学生。音乐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充实音乐知识,不断地练习音乐技能,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维持良好的音乐能力。保持和提高音乐能力的途径,一是自我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二是参加音乐集体活动。如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既可与同伴相互学习,又可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除了自己要有扎实的音乐底蕴外,还要有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要会教课,教好课。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完善的教学计划,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音乐教学。
三、利用教师教学艺术魅力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许多学生不是不喜欢音乐课,而是对音乐课没有信心甚至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爱心和关注。我们要弯下腰来,走进学生的世界,体验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需要,这样才可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重拾自信,自主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 课堂上要动之以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动之以情,用情感的魅力来激发学生。教师的情感魅力投入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关键。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歌曲时缺乏情感,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完美时,才能用自己的艺术魅力来感染学生。如教唱《松花江上》、《黄水谣》等抗战歌曲时,教师要首先表达情感,唱出流浪者失去家园,妻离子散,四处逃亡的悲怆。否则,只凭歌词、文字的交代或干巴巴地演唱,那只是音乐上概念化的表露,只会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 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课堂内则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当中去,而不是把音乐课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如上《静静的夜》时,把教室环境改变一下,窗帘全部拉上,教室立刻就有了夜晚的情景。再配上音乐,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夜晚的感觉,并把这感觉溶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的气氛,它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闭路电视或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
(责任编辑: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