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综合实践活动彰显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林 薛忠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探究和实践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实施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际,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内容与原则、过程与方法、实施与指导等方面,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主题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导领域,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全面展开实践活动。为此,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依据主题活动内容,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着眼生活
  “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经验性课程。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才会倾注热情。
  2.关注自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因此,我们设计的每项活动都要体现学生是怎样想、如何做的。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
  3.立足校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活动主题的设计应立足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软件(教师、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资源和硬件(环境、设备)资源,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
  4.体现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主题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校要注重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切入点,统整学科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并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各指定内容领域。
  
  二、主题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主题确定阶段是主题活动的起始阶段,一个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决定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论证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
  
  1.主题来源:聚焦问题,引发主题线索
  发现蕴藏在学生生活中丰富的问题,并从这些来自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出发,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聚焦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区域特点,引导学生去发掘、捕捉问题。
  (2)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发现问题。
  (3)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4)教师提供问题供学生参考。
  
  2.主题确立:归纳问题,形成主题意向
  主题来源于问题。但学生产生的问题,往往是“原始状态”的问题,表现出多、杂、乱、不成系统,如:有些问题提得过于深奥或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有些问题又过于浅显不具备研究的价值。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使其转化为活动主题。
  
  3.主题名称:题目新颖,高度概括
  一个理想的主题名称,应体现新颖性、目的性和适应性。所以,我们在确立主题名称时一般采用以下5种方式。
  (1)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如:《校园――绿色家园》等。
  (2)以主要活动(研究、调查、设计与制作等)为主题名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如:《生日怎么过》、《报纸是怎么形成的》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如:《我是小小广告人》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如:《走进细河》等。
  
  4.主题结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从主题结构来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分为系列主题和单一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多数为单一主题、短周期活动,如《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只需要3课时左右学生即可完成课题研究。小学高年级多数为系列主题、长周期活动。如:《校园――绿色家园》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一个学期的调查、访问、探究、实践、总结交流,才得以完成课题研究。
  
  三、主题设计的实施与指导策略
  
  1.加强培训,掌握指导要点
  (1)明确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的方法
  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等活动使教师们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指导要点。如:主题确定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引导聚焦问题,论证主题的价值,指导拟定方案;审视学生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帮助把握活动方向;协调组织分工。
  (2)注重教给学生实践研究的方法
  活动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探究方法的培训指导。如: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
  
  2.以校为本,注重整合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具有整合性。因此,在主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各种学科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以及各类传统活动进行整合,提高活动的效率。每学期初都要通过组织高年段各年级任课教师及学校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参与的会议,共同交流本学期各学科活动、德育活动、校传统活动的基本内容、形式、时间,从而找到各类活动的切合点,制定统一的活动计划,以实现各类活动的高效地整合实施。如主题《校园――绿色家园》就源于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活动。
  (2)建立基于活动的跨学科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教师所能胜任的,它需要有一个跨学科的教师团队来共同完成,在实施中,实现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如主题《校园――绿色家园》在实施过程中,从校长、教导主任到学科教师、财务人员、卫生保健教师等都成为教师指导团队成员。
  
  3.依托社会,协同合作
  (1)及时与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单位进行沟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许多活动在社会中进行。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如主题《我的烦恼》需要学生到书店查找相应的书籍,经过教师的沟通,书店非常支持此项活动,学生们因此也顺利地完成了查阅任务。
  (2)建立与社区的合作关系
  社区是中高年段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在活动中,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机构,与社区共同进行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同时学校也将社区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之一,并在每学期开学初,向社区通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安排,以便取得支持。
  (3)寻求家长对活动的支持与认同
  家长对活动的支持与认同,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落实的关键。一些活动内容不仅需要家长的支持,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家长联系卡的方式,向家长通报学生活动状况及活动需要的支持,方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责任编辑 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