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应用题”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珠妹

  摘要 使学生了解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正确地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能够熟练地解答工程应用题。通过对工程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的剖析、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解答工程应用题的效率。
  关键词 工程应用题 解题训练 效率提高
  
  工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生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正确地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能够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呢?我在教学这类应用题时,是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的:
  
  一、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并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创设了最佳思维背景――温故而知新
  
  教学伊始,我首先出示一道准备题:修建一段长900米的铁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修建需30天完成,由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然后口答算式,我根据学生回答作如下板书:
  900÷(900÷20+900÷30)=12天
  工程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此基础上,我把“900米”擦掉,改为1500米,然后告诉学生:“今天,陈教师和你们一同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学生兴趣倍增,迅速计算起来,当学生尚未算完,我用卡片出示答案――12天。学生认为教师是预先算好,要求把“1500米”改为“15000米”(或60米、2000米),正当学生忙于埋头计算时,我又马上出示答案,仍然是12天。此时,学生对我的计算之快感到吃惊,又对工作总量改变了而答案一成不变感到奇怪。一个“悬念”就这样挂在他们心中。最后,我把题中的“长900米”去掉,剩下“修建一段公路”,这样就变成了工程问题。接着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由于就题变题,创造了最佳思维背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便活跃起来。
  
  二、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量间的内在联系――设疑自学
  
  我趁学生此时思维兴奋的时机,针对中差生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题:①两题有什么不同?②两题的数量关系是不是相同?③怎样求出题目改变后两队合修的时间?并综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然后请学生自学课本。
  由于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本,目的明确。因此很快就找到连接条件与问题关系的纽带――把工作总量看作“1”,思路就顺势而下:甲队的工作效率为1÷20=1/20,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30=1/30,两队合作时的工作效率为1/20+1/30=1/12,两队合修的时间为:1÷(1/20+1/30)=12(天)
  
  三、引导学生议论,发挥学生的“好奇”的心理特点,相互启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奥秘――析疑比较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疑问:两题的得数相同,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巧合,还是有其必然的规律。引导学生回顾两题,认识两题内容与数量关系基本相同,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等旧知识,它们的解法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900÷(900÷20+900÷30)……(1)一般工作问题
  一900÷(900×1/20+900×1/30)
  =900÷[900×(1/20+1/30)]
  =900÷900÷(1/20+1/30)
  =1÷(1/20+1/30)………………(2)分数工程问题
  学生通过析疑比较,掌握了知识内部的规律:工作总量“900米”在计算中是可以约去的。既可以把一般工作问题(1)中的工作总量“900”假设为“1”用工程问题来解答,也可以把工程问题(2)中的“1”假设为总量为“900米”,按一般工作问题方法来解答。为什么可以这样相互转化呢?因为根据分数的定义,一项工程,无论是什么工程,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1”表示。“1”表示的总量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但是如果单队单独修建都是:甲队都是用20天完成,那么每天都是完成这项工程的1/20,同样,乙队每天都是完成这项工程的1/30,两队合修,每天都是完成这项工程的(1/20+1/30)=1/12。这恰恰是两题答案相等的奥秘所有。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理解了工程问题的本质特征和解题规律,并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路得到开拓,知识得到深化。
  
  四、发挥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找最佳算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变式训练
  
  通过以上几个过程的训练与指导,学生逐步地掌握了分数工程应用题的解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一道题:修建一段0.9千米的公路,由甲单独修建需要20天,由乙单独需要30天,两队合修多少天后修好这段公路的5/6?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去思考,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通过审题,学生列出了下面几种解法:
  ①0.9×5/6÷(0.9÷20+0.9÷30)
  ②900×5/6÷(900÷20+900÷30)
  ③0.9÷(0.9÷20+0.9÷30)×5/6
  ④900÷(900--20+900÷30)×5/6
  ⑤5/6÷(1/20+1/30)
  ⑥1÷(1/20+1/30)×5/6
  ⑦X/20+X/30=5/6
  ⑧5/6÷X=1/20+1/30
  从这里,我深感到学生确实开动了脑筋,想得很活,一个题目竟能想出如此多种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是课前没有料到的。最后,我把这8种解题思路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思路,并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的解题方法,通过议论,认为⑤,⑥,⑦,⑧4种方法比较简便,是最佳算式。这样由求异思维到求同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通过对工程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的剖析、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解答工程应用题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4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