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彰显学生个性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红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教学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显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朗读、说话、写话、演练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对话,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获得了学习成功的愉悦。
一、品读活跃课堂,学生读中感悟
阅读是理解文章的精神内核,即以文章为媒介,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篇符合年段特征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文中的景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萧红的记忆里,这片园子,这段往事象征着自由、幸福、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是她长期在外漂泊,从小少受家庭温暖,对自己心灵港湾的构想。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自然段描写的园子是丰富而自然的,当我和祖父的活动呈现之后,园子里的景物就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孩子们去接触园中的“我”,即童年的萧红。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我”的活动情况,然后让学生交流,从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我”的随性、自由。孩子们抓住“爬”、“踢飞”等词语声情并茂地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在学习“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时,我刻意引导学生反复高声朗读,一层进一层地体验“我”的快乐。课上有这样的朗读和师生对话:
师:我们好好地品读一下。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你喊――
女生1:“下雨了!下雨了!”
师:你大喊――
男生1:“下雨了!下雨了!”
师:又一瓢水扬上去――
女生齐:“下雨了!下雨了!”
男生齐:“下雨了!下雨了!”
师:再一瓢水扬上去,大家一起来――
全班:“下雨了!下雨了!”
师:水洒落下来了,你的头发――
生1:湿了!
师:你的衣服――
生2:湿了!
师:你的鞋子沾上了泥土――
生3:脏了!
师:可是你的心情呀――
生4:乐!
生5:开心!
生6:爽歪歪!
生7:心花怒放!
……
师:你们真正读懂了女孩的快乐!
这样的朗读品味,合理的意境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演绎了文本内涵,教学中,我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二、说话深化课堂,学生说中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文本,把汲取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我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中感受园子的精神含义时,有这样的师生对话:
师: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园子里,最自由、最快乐、最幸福的是谁?
生:“我”――童年的萧红。
师:成年以后的萧红为何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念念不忘呢?爱思考、爱探究的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1:园子里鸟栖虫居,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令萧红陶醉!
生2:园子里有祖父!祖父疼她、宠她、包容她,她在这个园子里想怎样就怎样,没人束缚她。
生3:她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捉蝴蝶,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这里是她童年的梦幻仙境。
生4:她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自由自在的园子里。
……
师:同学们,园子里面的生活与园子外面的世界不一样,祖父和其他的家人对她的态度也不一样。萧红生活在旧中国,有着极其坎坷的人生,这个普普通通的园子是萧红童年的――
生1:精神家园
生2:心灵依托
生3:幸福港湾
师:她自己称这个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一个园子,你会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1:极乐世界
生2:我的天堂
生3:欢乐谷
生4:自由殿
……
师:配乐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相信大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三、“演”、“写”升华课堂,学生亲自实践
演示是学习课文的一种极其生动的形式,涉及学生对课文综合体验和创造性再现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第十三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扮演园中的景物排演课本剧,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学生就把大家带进那个让萧红魂牵梦绕的园子,请看他们扮演的倭瓜、黄瓜、玉米的一段台词:
倭瓜: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我是绝对的自由,没人管得了我!
黄瓜:我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我也是绝对自由的,我整天就和大倭瓜一起疯呢!
玉米: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就是这个园子里所有植物的头儿,我领着它们闹啊,闹出个天翻地覆,闹出个万紫千红!
……
他们的表演情之所至,深深感染着其他学生。他们如鸟儿般欢呼雀跃,举手投足之间形神兼备,入木三分的表演中传送和递增的不仅是求知的渴望和收获的喜悦,还是整个课堂充溢着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来写景叙事,稚气十足的腔调,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把大家带进了亦真亦幻的唯美意境。
激情的课堂,不能忘记写作的训练。在学完第十三自然段之后,我安排了写话训练。我让学生想象园子里其他动植物的自由,并试着写下来。
一名学生写道:“我是番茄,我愿意长成什么颜色就长成什么颜色,即使长成七色彩虹一样,也没人管!”
另一名学生写道:“我是向日葵,我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就算把天捅了个窟窿,太阳公公也不会骂我的。”
另一名学生写道:“我是高粱,我愿意喝多少酒就喝多少酒,就算醉成一滩烂泥,也是随心所欲的。”
这里的写话练习并非刻意设计,而是水到渠成。首先是课堂生成的必然。此段园子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勃勃生机的动植物,更感受到小女孩那鲜活灵动饱绽的生命与活力。教学时的浓墨重彩,让孩子、园子、课堂与文本融为一体,倾诉出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其次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需要。学习语文的规律,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学生个性表达。而本文中朴素、自然、直率、富有童趣的语言,直接而率性的表达形式,是这篇文章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东西怎么才能上升为能力层面的东西?这就必须经过自己的体验与求索。因此,我通过及时地模仿练习,让学生经历自我体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
显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改革之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灵魂沟通,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就能尽情释放,从而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