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应用软环境 勾勒校园信息化新图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云靖
汇集不经意的案例,将我们身边无时无刻演绎着的信息化故事串联起来,其实就是一个个信息化应用的场景。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展现了未来数字校园的轮廓,尽管目前还不是那么完善,但是有朝一日数字化的教育故事将日益完整……
时间的脚步在不断地向前推移,数字化时代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数字化的应用也伴随着教育走进了新的时代。面对浪潮般迎面而来的数字化,我们准备好了吗?交互式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无线网络、录播教室、电子白板、电子书包,这一系列新的字眼一遍遍在我们眼前闪现。硬件技术的革新带动我校信息化应用向着更深层次推进,从设想到方案,我们时刻在摸索中前行,在研习中感悟,在践行后反思。
重实施、促协同,多方位推进电子白板的使用
我校是上海市杨浦区首批教育技术示范校。2007年夏,我校新校舍落成,30个教室均配置了电子白板,然而将电子白板应用到实践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我们走过了一段摸索与实践的历程。2007年~2008年,教师们怀揣着陌生、怀疑、好奇的复杂心情看待这一新事物,这是初步尝试的阶段;2008年~2009年,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尝试电子白板教学,信息化教学蔚然成风,这是普及提高的阶段;2009年~2010年,基于电子白板的自制多媒体课件广泛得到应用,这是学用结合的阶段。
为了推进电子白板的使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年级组把关、学校管理层引领、随机考核、课堂展示、评选先进,规定由中高教师领衔的中高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必须使用电子白板软件等。另外,学校还进行了基于电子白板的课件制作竞赛,各学科教学研究课中也加入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过程。这一系列举措促使全校电子白板的应用从普及化向更深层次应用推进。
电子白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需要团队支撑。我们将相关职责进行分工,电教组负责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信息组承担系统和应用软件维护,年级组信息员及时汇总设备的使用记录,三方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依托,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尽早解决,保障电子白板的正常使用,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以新视角开发信息拓展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我校自1994年起就开设了一至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模块化、系列化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涉及Logo编程、演示文稿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Frontpage网站制作与Flash动画制作等。一年级着重键盘操作与Windows XP视窗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编了Flash打字教学软件,寓教于乐,在游戏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二年级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通过Logo命令学会编制一些简单程序,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小小程序员”。三四年级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Frontpage网站制作,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制作精美的主题网页,都可能成为网络“小精英”。五年级学习Flash动画制作,生动的实例、无限的创意融入每一课的学习内容中,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出手不凡的“小小闪客”。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阵地。基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准研究。所谓教学基准研究就是复制骨干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做到骨干领衔、辐射经验、规范教学、减负增效、团队合作、共享成果,带动学科教师共同进步。信息技术学科的基准教案具体包括翔实的授课过程、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交互式学习视频、完整的范例文件等。通过基准课题研究看骨干教师的水平,在参与中看教师的态度,在实践中看大家的能力,在管理中看实际的成效。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校还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网络小精英”社团,社团中汇集着学生中的精英。以指导Flash动画创作为例,我们的教学方案是:首先写剧本,设计场景,随后绘制动画对象,加入动画技巧,完成作品的初稿。接下来教师查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师生共同商讨,学生提出制作的疑惑,教师传授录音、编写简单Action脚本的技巧。最后是后期制作阶段,学生进一步修改直至完善作品。这一系列的指导流程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
信息化变革原有教研形式,力促网络教研风生水起
原先的教研活动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教学中的得与失,花费的时间较多。自从有了网络以后,网络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教研的固有模式。我校在2009年起就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经发展到用微博进行教研活动。
教学微博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在上面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经意之间参与的人就多了起来,起先是教师群体,而后就是更多的家长。一些家长的“金点子”给予我们教育者更多的启示。开放的平台让更多致力于教育的人们聚拢在此处,碰撞出的精彩值得期待。本来教育的担当者应是全社会的责任,微博其实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打破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全社会都成为教育的责任人。
有了这样一种吸引力,教育的互动就得到了扩展。教师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更多有关教育的信息,家长们通过它可以了解教师们的心绪――交流平台起到真正的双向交流作用,它的生命力是经久不衰的,是可以真正延续下去的。
巧用数字化元素,师生合力演绎时尚版校园文化
数字化元素给校园注入了新的生机,网络文化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演绎着新的篇章。学校经常开展有内涵、有品位的网络文化专题活动,既有主题为“相约经典”的妇女节特别专题报道、人文讲坛之“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专题讨论、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师节专题展示,还有简约且细腻的班级网络宣传简报、低幼衔接课题研究网络研讨活动等。2009年岁末,学校利用网络宣传便捷的特点,制作了“创建和谐校园”专网,让外界及时了解我校参评文明单位评选的活动内容。
《摇篮》是我校校刊,目前已刊发了26期,是我校“摇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教师都很钟爱她。她是学生情趣、智慧的积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沃土;她影响着我校的每一个孩子;她带给师生的不仅有快乐、有向往,更多的是启迪、领悟;她更多折射出的是师生的人文底蕴……时值今日,网络这一载体将“摇篮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只要你的电脑能连接互联网,那你就有机会看到《摇篮》那熟悉的标志。《摇篮》校刊是为学生创办的,因此在《摇篮》网络刊物的管理上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让学生担任版主,负责协调和收集资料,选派多位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负责维护,在文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负责文章编辑、校对、上传。学生参与网站的管理,俨然成了网站真正的主人。
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更新,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于我校师生的心中,师生共创信息化的局面已经打开。我们相信,未来几年推进校园信息化的进程将是一个方向,我们会在今后开创更多有实际效用的网络应用案例,为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基于信息化方案的应用策略,来丰富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的真正内涵。
(作者单位: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