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萍瑞 徐 莉
[摘 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一种活动。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根据活动的需要扮演好环境创设者、观察记录者、支持引导者、客观评价者、成果分享者等多种角色,保证区域活动有效、有序地进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9-0073-03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以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为依据,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区域、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内容,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独特的教育功能在于,创设宽松的空间促使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区域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园普遍开展的一种活动。
目前,在区域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两种教师角色定位不当的现象。第一种是教师指导缺失。教师一味强调幼儿的主动性,自己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忽视幼儿活动的具体情况,缺乏必要的引导,使活动处于无序状态。第二种是教师参与过度。教师不断干涉幼儿的活动,限制幼儿活动的自由,使幼儿失去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可见,在区域活动中,既要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又要使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① 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环境创设者
教师的环境创设者角色,在于创设能激发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提供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又包括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马拉古奇说:“我们重视环境,因为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提供变化,让选择和活动能日臻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②可见,创设适宜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环境创设者,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对活动区域的空间组织形态和运用方式进行布置,投放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第一,教师根据活动的性质和需要以开放式、封闭式两种形式开辟活动区域,调整静态活动区与动态活动区的位置,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第二,教师对活动材料进行投放。投放材料应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具有层次性和多功能性。从材料的结构上看,应投放一定量的低结构材料,如废旧纸盒、饮料筒、布条等。这种材料简单、易寻、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可以使幼儿自主构建,自主选择不同的游戏方法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结构材料明确的操作程序对幼儿的想象和创意的不利影响,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提供活动材料应注意阶段性,及时更新与变换。在活动中,应注意随时撤去使用效率低,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及时填充能吸引幼儿眼球,激发幼儿兴趣的材料,这样可鼓励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操作获得新知。
另一方面,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上,尊重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和愿望,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对幼儿表现出支持行为。第一,教师应有一颗爱心,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理解和包容幼儿的行为。第二,教师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不能一味扮演“裁判员”或“警察”的角色,而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给幼儿以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教师轻轻抚摸幼儿的头部、背部,经常抱一抱幼儿,与幼儿交流的时候蹲下身来,保持视线的接触等,这样会给幼儿带来温暖和关心的气氛。第三,教师的支持行为主要表现为以积极的情绪或情感与幼儿交流、交往,主动亲近幼儿。如教师与幼儿交流时,面带微笑,态度亲切,使幼儿愿意与教师接触。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观察记录者
教师的观察记录者角色,在于通过对活动的观察记录,灵活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抓住教育的契机,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创造机会,提供帮助。同时,检查自己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并进行活动环境再创设和活动形式的再设计。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有效地调整活动环境,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教师应确定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以科学、欣赏、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解读幼儿的行为。作为观察者,教师需要观察创设的环境能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合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以及幼儿活动的进展,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等。
其次,教师要学会记录。记录是观察成果体现的途径。在观察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字、照片、录像、录音等手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以观察内容为基础,主要以幼儿的参与情况为侧重点,逐步扩展到整个活动中去,以幼儿的行为发展状况、情绪、交往为主线,记录下幼儿的行为表现、语言和作品等。幼儿教师所要做的记录应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自发行为,是那些对幼儿个体具有意义的行为,而不是那种随意一瞥所捕获到的行为。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深入地接近幼儿,走入幼儿的生活,融入幼儿的世界。
最后,教师要学会分析。教师在观察记录完一次活动后,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教师应针对观察的目的,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这些分析,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成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同时,在观察、记录、分析中发现的情况,也可以作为教师下一步开展区域活动的参考,作为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便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与教师合作,充实区域活动。
三、支持引导者
教师的支持引导者角色,在于了解幼儿与活动中的材料、环境互动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分析活动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自身主体的作用,与活动材料及同伴进行互动。陈鹤琴先生指出:“教师对设备的最大责任,还是要抱着‘这许多设备要和儿童发生关系的目的’去做。”③ 因此,教师的支持引导者角色至关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应着眼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及交往能力等,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干预幼儿活动。比如,在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出现停顿,玩不下去,或情节贫乏,主题单调等情况,教师需要加以引导,促进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丰富知识经验,或是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进一步指导幼儿的活动技能。
其二,教师的支持引导需有灵活性和艺术性。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引导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参与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性语言,如对小班幼儿采用生动形象、游戏化的语言,对中班幼儿采用启发性的语言,对大班幼儿采用理性化的语言等。
其三,教师的支持引导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教师要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幼儿,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区域活动,这种“合作伙伴”提供的支持最容易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如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的需要,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参与幼儿的活动。
四、客观评价者
教师的客观评价者角色,在于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际表现,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评价幼儿的思维和发展。评价不只关注幼儿本身,同时关注幼儿同伴、环境等相关因素。教师作为客观评价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的评价应在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在每个区域活动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通过对幼儿在操作材料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观察,评价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水平。
其二,教师的评价应采用日常观察和年终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日常区域活动观察中,教师可以采用详细的评分量表和等级量表评价活动,保证评价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性评价主要对日常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对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的项目进行专门的观察或测查。
其三,教师的评价应顾及全体,注重差异。教师对幼儿的每一种评价,都会影响幼儿的思维、性格、情绪、认知等心理行为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活动实际,巧妙运用各种评价手段,采用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幼儿。
五、成果分享者
教师的成果分享者角色,在于在活动进程中,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自由表现,并对幼儿的每一个创意表现出赞赏、肯定的态度,让幼儿感到教师认可他的活动成果,共同分享活动所带来的欢乐。
其一,教师作为幼儿成果的分享者,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时,应该能与幼儿分享体验,分享发现,使幼儿以更大的热情去期盼和投入下一次区域活动。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将活动的结果当众操作演示,然后把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使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活动中去。
其二,教师作为幼儿成果的分享者,可以有多种活动方式。教师可以与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由于小组人数少,幼儿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在倾听幼儿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归纳,鼓励幼儿继续探寻,使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获得参与感和归属感。教师也可以组织全班幼儿一起进行分享,由于人数较多,不可能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语言陈述,因此可以借助展示作品或展示操作过程的形式进行分享。
其三,教师作为幼儿成果的分享者,通过交流,使幼儿进一步明确活动目的,有助于解决活动中的规则问题。特别是当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个别谈话,帮助其认识错误,提高规则意识,以免再次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只有在区域活动中,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
才能保证区域活动有效、有序地进行,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注释
①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②(美)Carn Edwards,Lella Gandini,GeorgeForman:《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艾密莉亚教育取向――进一步的回响》,罗雅芬等译,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页
③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下集),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64页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田欣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