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金珠 陈俊青

  摘 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获得该领域的基础数据,并对其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经营模式、营销方式、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研究经营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适当的可行性建议,为更好地推动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发展,制订当前经营策略及长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海市 商业健身俱乐部 经营现状
  
  前言
  我国健身娱乐业兴起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从此,健身娱乐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加入WTO进程的加速,国内服务业进一步开放,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并迅速成长,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景十分乐观。近年来,众多知名国际体育健身俱乐部连锁机构和资深体育管理咨询公司也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带来国际上先进的健身俱乐部经营理念和卓越管理技能的同时,也使国内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上海市拥有上百所不同规模的健身俱乐部,上海市民整体体育健身意识明显提高,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及管理水平还不成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经营效益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市20所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就经营的几个主要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现阶段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界定
  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是近些年来基于“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而新兴起来的,以提供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为目的,以商业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运转的会员制的体育俱乐部。目前,商业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自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区域化和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进程。随着大众体育健身消费的不断活跃,国外大型健身俱乐部也会以更大的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使得国内健身俱乐部在高端市场上将面临与国外同类企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二、上海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
  (一)经营规模分析
  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对经营效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对俱乐部的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营规模是影响健身俱乐部发展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自身综合实力雄厚,会员人数较多,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健身俱乐部才能健康、稳定发展,并有可能引领该行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得知,经营面积集中在1000-4000m2的健身俱乐部占55%,这部分健身俱乐部的注册资金总额基本上稳定在1000-3000万元左右,处于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中等规模;经营面积集中在1000m2以下的健身俱乐部占10%,这部分健身俱乐部的注册资金总额为100-500万元左右,处于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小型规模;而经营面积在4000m2以上的健身俱乐部占35%,其注册资金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属于大型商业健身俱乐部。由此可见,以中型商业健身俱乐部为主的格局是上海市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主流。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得上海市民对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度的渴望和追求,随之对人生健康观的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变化。“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不管在行动上还是思想上都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乃至整个家庭的健康。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已经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接受。以往简陋、狭小的健身俱乐部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对体育健身消费的需求。同时,由于各个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起点和市场定位的不同,使得上海市整个商业健身俱乐部呈现大型、中型和小型的规模形式。
  (二)经营项目分析
  健身俱乐部是一个主要以无形商品即不同健身、健美的服务为交换主体的特殊场所。在健身俱乐部中,对以健身、健美服务为主体的经营服务项目设置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健身俱乐部的客源,经济效益的高低。通过调查得知,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呈现多元化,主要以健身项目、健身服务以及健身相关产品为主,这主要与人们对体育健身消费日趋的多元化、个性化有很大关系。
  主要的经营项目有:瑜伽、形体、各种健身操、跆拳道、动感自行车、太极拳、街舞、球操、器械循环训练、游泳、综合素质训练、器械健美、培训班、网球等,一些大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还开设了高尔夫、击剑等贵族运动项目,只占26%。小型健身俱乐部主要业务以提供健身项目为主,中大型健身俱乐部除了提供部分健身项目外,还提供配套的健身服务,如体测系统、免费洗浴、美容、营养补剂等。从调查结果看,一般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和提供的设施更为齐全,为健身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以提升俱乐部的竞争力。
  调查结果还显示,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项目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活动的形式也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各个健身俱乐部自己的特色,没有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运动项目。健身俱乐部配套的经营项目也极为相似,主要包括按摩、保健、休闲、桑拿等,差异很小,这与国外健身俱乐部相比,上海市的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还不完善,这也使得一些健身俱乐部失去了许多商机。
  (三)经营模式分析
  由于商业健身场所投资比较大,市场的回收期较长,市场回报较慢,因此,如何在最短时期内取得最佳收益是经营者主要思索的问题,经营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健身俱乐部应该按照市场运作规律操作,放眼长远,立足于品牌建设,走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根据调查得知,有70%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是连锁经营模式,最高拥有8家连锁店。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经营形式的革命,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形成市场共识、经营共谋、资源共济、利益均占,实现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有条件的资源优势互补。其中的特许连锁经营,其发展不受总店资金实力的限制,能调动分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显示强大的生命力,从产生便能得到迅速发展,因而成为连锁经营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上海市绝大多数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采用连锁经营,其经营优势显著,品牌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四)营销方式分析
  营销是激发和促进消费者了解和购买自己出售的东西,刺激这种欲望,它也是牵制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方式。良好的营销方式,不仅有利于宣导企业独特的健身理念,还便于增强企业品牌形象。营销方式一般包括人员推销和非人员(广告)推销两大类。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利用人员进行推销的健身俱乐部占15%;而利用非人员(广告)进行推销的健身俱乐部占85%;绝大多数健身俱乐部都选择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进行宣传,一部分健身俱乐部选择互联网进行宣传,还有一部分健身俱乐部选择户外媒体进行宣传,只有30%的健身俱乐部通过媒体赞助,与当地电视栏目合作,宣传健身理念,效果比较明显,但频率较低,不能达到持续宣传效果;另外只有15%的健身俱乐部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来宣传企业健康、文明、公益的形象。由此可见,目前,上海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方式过于单一,宣传渠道不够多样,交叉部分太少,不利于塑造健身俱乐部的品牌形象。
  (五)价格定位分析
  价格反映俱乐部的市场定位,与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效益有密切的关系,需要考虑市场运行机制及整体的内外部环境等众多因素,其年卡定位更能体现该的健身俱乐部的价格经营策略。调查发现,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方式有两种:一是会员制的收费方式;二是散客的收费方式,其中90%的中、大型高档健身俱乐部都以会员制为主要收费方式。会员制并非与国外一样完全会员制,而是优惠制。这与商业健身俱乐部固定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有关,加之消费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于健身娱乐市场就面临着较高的风险率。因此,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鼓励消费者进行长期消费,同时为了及早收回投资,经营者又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来弥补固定支出。

  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卡的基本类型有:次卡、周末卡、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其中,次卡的使用人不限,一个人买可以带家人或朋友同用,按人头划次数即可。有的健身俱乐部提供情侣卡、家庭卡、团体卡以及基于市场营销的诸多优惠卡和享受更多附加服务的贵宾卡,丰富的消费类型给消费者充分的选择空间。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健身市场,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源,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25%的健身俱乐部还提供不同次数的免费次卡形式。
  根据调查显示,75%的健身俱乐部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为了追求利润,出现同样档次不同收费标准,从而不利于该俱乐部健身品牌的创建。可见,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定位不够清晰,价格体系比较混乱,价格经营策略存在问题,行业发展需要规范。此外,对健身俱乐部经营者调查得知,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价格竞争激烈,形成市场价格恶性无序竞争,导致整个健身市场经济效益受损,影响健身娱乐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六)经营效益分析
  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效益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得知,目前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盈利状况一般,在所调查的健身俱乐部中只有2所经营状况很好,占10%,盈利比较可观;有8所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微盈利占40%;有6所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是持平,占30%;而还有4所是处于亏损的经营状态,占20%。整体效益处于持平状态,前景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提高健身俱乐部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健身俱乐部的盈利表现出季节性,这就促使不同的商业健身俱乐部通过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根据不同季节,抓住各个促销时机,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使他们对健身俱乐部发出的商品和劳务信息感兴趣,触发需求动机,进而采取消费的行为,以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转移。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参加健身锻炼的旺季是夏季和春季,分别占所调查健身俱乐部总数的60%和25%;淡季则是冬季和秋季,分别占所调查健身俱乐部总数的70%和20%,这一现象正好与消费者喜爱参加运动健身的季节吻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以中等规模为发展主流,连锁经营模式优势明显,不仅有利于品牌推广,更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且目前上海市连锁经营模式已经初见规模。
  2、健身俱乐部设置的健身项目较全面,但趋同现象严重,没有突出特色项目;健身俱乐部不仅设置单纯的健身项目,还可以体验到众多增值服务内容,且一般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和提供的设施更为齐全,为健身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更为全面,以此提升俱乐部的竞争力。
  3、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方式单一,主要利用人员推销和广告推销两种;宣传渠道狭窄,公益活动举办较少。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主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宣传渠道主要选择低成本、高效益的媒体以及与电视广播栏目合作,只有15%的健身俱乐部选择公益活动来突出健身品牌形象。
  4、75%的健身俱乐部市场定位不明确,价格竞争激烈,整体效益一般;市场定位与年卡价格不符,盲目追求利润影响健身品牌创建;市场定价机制不成熟,导致恶性竞争,造成整体经营效益不佳,从而影响健身行业健康发展。且经营效益表现出季节性,调查发现,上海市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参加健身锻炼的旺季是夏季和春季,淡季为冬季和秋季。
  (二)建议
  1、进一步完善连锁经营机制,创建健身品牌
  上海品牌连锁经营的健身俱乐部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与特色,但整体尚不完善,需要在引进和借鉴国际化连锁健身管理模式的同时,根据上海市商业健身市场的现有条件,整合并优化各类资源,形成一套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连锁经营发展模式,以此推进上海市健身行业的迅速发展。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宣传健身品牌
  广泛开展各种公益健身活动,通过公益活动突出企业健康、文明、公益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宣传独辟蹊径;重视大众媒体宣传的重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投放媒体,宣传其健身俱乐部独具特色的健身理念,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明确健身俱乐部市场定位
  立足品牌建设,追求长远效益,努力实现市场定位与价格体系相匹配,走创建健身品牌之路。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完善价格体系,规范健身行业发展,从而避免恶性竞争,以此促进上海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栾开建.天津市典型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5):16-18.
  [2]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
  [4]林剑峰.浅析体育产业对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6,(2).
  [5]陈焕禹,等.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陈晓,等.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健康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R].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报告内容,200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