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巩 洁
〔关键词〕 新课标;创新型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0(A)―0014―01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肩负着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历史使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培养出千千万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实施起来,才会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目前创新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学校管理不能适应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是,管理层观念滞后、抓课改的意识不强、观念不到位,对新课改的态度是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究其原因,不愿改者,主要是怕麻烦,怕失误。不敢改者,是害怕在新课改中稍有不慎,教学成绩不理想,受社会指责,倒不如运用老一套稳当,可在稳中求胜。不会改者,主要是学习不到位,不知如何改。
2. 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他们观念陈旧,教法守旧,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3. 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够激励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制度。
二、创新型教师培养的几个途径
1. 学校管理者、决策者――校长要成为创新型教师的“领头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校长责无旁贷的工作。校长作为全校最高管理者、决策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创新型教改的实践者,从教育方法改革到课堂模式的改革,从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到办学体制的改革,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到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都应具有前瞻性,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教育,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育人目标及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计划。
2. 营造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一是由传教者转化为促进者,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由社会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三是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但是,要真正实现观念和角色的转变,需要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我校主要从人文环境的创设、竞争环境的创设方面入手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全方位营造和谐生动的人际人文环境和严谨的治学氛围,为教师创新发展提供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在新课改中实现自身价值,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给教师创设竞争的环境,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 树立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榜样。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自我需求和自觉行动,只有教师拥有强烈的内需和渴求的精神状态,有一种知不足的意愿与期待时,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能力。我校主要从思想引导、目标引导、榜样示范这三个方面积极引导。一是思想引导。引导教师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争做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排头兵。二是目标引导。学校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目标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与要求》《新课程改革中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等制度,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三是榜样示范引导。让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课改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挥“以点带面”的带动辐射作用。
4. 激起教师创新奋进的动力。教师创新能力最终要落实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上着手,促进其专业成长,成为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创新型教师。为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使之尽快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实践中大胆启用青年教师,有意识地让青年教师挑重担,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让青年教师承担教改实验课题、公开课,“唱主角,挑大梁”,在实践中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新课改中的先行者。另外,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活水源头。学校要注重校本教研的开发,重视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