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春祥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A)―0055―01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已近一年。笔者结合本地区教改实践认为,虽然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新旧两种教学模式不兼容。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的中心在课堂”,而“教学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新旧两种教学模式不兼容的现象。一种表现为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左右教学流程、独占课堂话语权,学生完全处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另一种则表现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完全借助于现代新型教学手段。上课伊始,教师就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表面看课堂异常热闹,学生异常投入,但课后学生对重要概念、关键问题的理解还是一头雾水。
   2.备课质量低下。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流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教师应当将精力主要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但现实的状况并非如此。一些教师备课就是抄写教案,一些学校甚至采用“同案式”教案,其后果则是“扼杀了教师的个性,培养了惰性”。有些教师备课只认教参,他们依据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实际上,教参仅是起到参考作用,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备课法宝。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强调的是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功能,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往往只是以学生考试和测验的成绩为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阻碍了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而且成为学生养成诸如抄袭、作弊等不良行为习惯的诱因。同时,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也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这直接导致一些教师不愿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尝试,又回到了逼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的老路上。
  二、解决对策
   1.牢固树立新课改理念。要解决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师应牢固树立新课改理念,将教学价值本位由以知识传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位,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实现三者的有机整合。
   2.实现教学“过程与结论”的统一。“重结论,轻过程”是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历史教学的确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如果这些结论并不是学生通过对历史现象质疑、判断、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获得的,学生对这些结论则难以真正理解。为此,历史教学必须做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教师要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感知历史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实现由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转变。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知识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为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习方法、拓展思路。
   4.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优化意识,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互补作用。
   编辑:孟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