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兴趣减负,靠智慧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亚州

  学科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其技术操作与实践应用原本就应是一体的,并不能简单剥离对待。让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操作与实践应用有效地结合,我们必须了解学习动机与动力的关系。如果把学习行为看成是剥核桃,我们就可以发现,做事情的动机有时并不明确。剥核桃的人也许是为了吃核桃仁,也许只是听从命令在被动地剥。这其实就是有主动意识行为和无主动意识行为的区别。如果学习者把学习当作是无意识行为,只是照本宣科地机械记忆,而不是欣赏其信息的本质内容,透彻理解其内涵,那么,其意义经由实践证明是无用且可怕的。对大多数行为个体而言,这样的动机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动力支持的。如果,一个人就是为了自己要吃核桃仁,或者对核桃里面的状况非常地好奇,这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获得与探索的欲望,那么做起来的动力,必然就是具体且有成效。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就有尊重学习者个体意愿、激发自我学习动力的思想。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中让学习者产生主动意识学习动机是构建可持续性学习动力的关键。
  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和群体调查,我总结出学生上网有“六多六少”:喜欢非主流网站的多,关注主流网站的少;上网消遣猎奇的多,关注主旋律的少;上网只顾自己痛快舒心的多,关注网络文明的少;上网玩游戏的多,有目的主动学习的少;网上交友的多,有益交流的少;关注上网有趣好玩的多,认识不当上网危害的少。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道德习惯培养,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上网出现的上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解决策略分析
  1.转移兴趣,让学生重新认识网络
  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大多比较好动,爱模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网络体验大多是网络游戏的新奇、刺激和激动,我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网络游戏的好处,和学生比试一下游戏水平的高低,让学生明白网络中还有比游戏更有趣、更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视线一点一点的从游戏中拉回来。
  2.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
  定期将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到常规课堂,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册第一章第2节“有效获取信息”中涉及的知识有:信息的需求分析、获取信息的途径、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信息的甄别和引用、信息的管理。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出“八荣八耻”内容,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在电脑中编辑出文明上网的“八荣八耻”吗?小组合作编辑,全班评选出语言简洁、朗朗上口的文明上网“八荣八耻”。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教育直观地迁移到虚拟的网络文明上,让学生明白现实的中的“对人负责、诚实守信、健康交流”,同样适用于网络。另外,我还专门给每个学生发一本《“未成年人网络自护”手册》,让他们仔细阅读,学习其中的典型事例中的经验教训,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提高自己的网络驾驭能力,让自己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如鱼得水,促进自己的学习。
  3.关注个性,培养自信自控能力
  沉湎网络游戏的学生,一般对电脑有着特殊爱好,我会故意找理由把教师机弄出点毛病,然后请他帮助修理调试,修好后,在班级表扬他的电脑操作水平高。网络兴趣班里其他同学的电脑出现问题也有意让他修理,并借机表扬,时时提醒他该在哪方面多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游戏是不应该玩的,网络恶作剧是不道德的。教育孩子就是要“一个劲地、有目的地夸”,多次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获得自信和快乐,影响到自己的具体行为,知道自己控制言行。组建“5460同学录”,特设了一个班级网络维护员,每月轮换担任,让他们每天都多些机会摆弄电脑,但却不能玩游戏,即担任重任,又得克制自己,培养自控力。告诉他们申请自己的电子信箱、制作网页、制作学习课件、开展键盘输入大比拼等网络技术。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把沉湎网络游戏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学习上来了,不仅使教师和学生看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使学生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习惯的培养,采用传统的强调与训斥,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良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行为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我认为应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过程,采取渗透德育方式,多鼓励,多引导,潜移默化中良好行为变成一种内化的习惯。
  教学片段
  片段一:欣赏导入,产生探究兴趣,唤醒知识迁移
  出示课件――FALSH秀
  师:这个动画做得有趣吗?
  生:(异口同声)有趣!
  师:你们也想做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介绍FLASH界面)FLASH工具栏与学过的什么软件很相似?
  生:(毫不犹豫)画图!
  师:可以把刚才看到的“小小”画出来吗?
  生:(信心十足)可以!
  ……
  信息技术教学真正需要的是把技术引向生活应用,即要针对能改善生活、学习的技术去应用。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网络生活等真正的需求入手,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技术、总结规律,让学习的动机与课程的动机由此变得更有实效。
  片段二:构建核心知识体系,产生探究欲望,唤醒创造动力
  师:想让你们的“小小”动起来吗?
  生:(急切地异口同声)想!
  师:示范“帧”的使用。
  (“帧”就是一张图片,时间轴上的每一小格就对应一个帧,它是组成动画最基本的单位,当我们把这些帧连续的进行播放,就形成了动画。)
  师:你们准备让自己的“小小”做一个什么动作?
  (教室里沉寂了片刻后,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1:体育课上学的“马步横打”
  师:可以!
  生2:参加奥运会的“射箭”
  师:不错的想法!
  生3:参加奥运会的“游泳”
  师:很好!
  ……
  以典型的、核心的技术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其创新欲望,让他们产生绵绵不断的动力,这对技术学科而言,更是大有天地,即使是自己制作一部很蹩脚的动画,或是做一个不甚精美的图画……这些都会刺激学生产生真正的兴趣,形成持久的动力。
  通过实际效果来看,选择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实例,产生主动意识的探究动机,来实施技术的教学,不仅对实现教学的技术目标和情感目标更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越来越喜爱信息技术课。
  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培养出勇于实践和勇于创造的个性,即要引导学生在实践和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正如陈自立部长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教师传统的教到“有智慧、有个性”的教,将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动力作为素质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和深入探究的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2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