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研三重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翁静娟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同时,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凸显了对教师的尊重,体现了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新型发展观。面对这样的大背景,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建构开放的对话系统,营造“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教研氛围,引发个体研究与群体合作研究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坐标。下面就以“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系列园本教研活动为例,谈谈有效教研的三重奏。
一重奏:从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选择教研专题
无锡新区梅村中心幼儿园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课程观。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南京师范大学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主,以地方自然资源为辅,以具体的教育情境的需求为补充的课程实施理念。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关注了幼儿的兴趣,关注了社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也关注了具体的班级生态。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整合带来的困难。原来单科教学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法,教师还是能把握最基本的教学程序和要求。但综合活动课程提倡教学活动要以整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失去了一个可以把握的基本方向,课改的理念无法转化为教学行为,这样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
2.“课程实施班本化”带来的困难。原来的教学以教师预设的教案为主,教师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注意个别孩子的特殊水平,给予特别的关注就行。但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理念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及时地纳入课程。这就产生了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何在预设中留有生成的空间,如何保证生成活动的有效性?不同层次的老师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带来的困难。“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理念所要求的教学专业水平是相当高的,但目前教师还处于内化课题理念、将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之中,他们往往还只能关注教学的形式,还不能从根本上将课题所倡导的理念很好地转化成教学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把“如何提高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作为本学期的教研专题。
二重奏:从教师发展的层级需求出发,形成教研菜单
确定了研究专题,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经过梳理,我们觉得,在教师方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提问的设计、教师的回应策略等等。其次,我们思考的是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的研究需求是什么?细化后的研究问题以什么方式在怎样的情境中进行研讨?通过研究,我们将问题细化分解并采用教研内容招标的形式形成了一份系列化的教研菜单(见下页)。
透析这张教研菜单,它体现了以下特点:(1)教研主题的草根化和系列化。这些细化的问题,都是老师们迫切想要解决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这些问题就像草根一样生长于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土地上,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研讨,让一线老师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才会转化成一种研究的力量,并从中孵化出教师最可贵的教育实践智慧。(2)教研内容的可选性和生成性。园本教研的内容必须是丰富的,才能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当各种菜单呈现给全体老师供大家选择时,在对多种菜单的选择中,每个老师又生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研究“菜单”。
三重奏:从教研过程的关键要素出发,创新教研方式
教研形式作为教研过程的要素之一,对教研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研形式的创新性和务实性不仅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也直接影响着教研的效果。因此,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我们非常关注教研活动的形式,富有创意的教研形式和实用可感的教研效果让老师们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1.走近名师,在对话中掌握有效教学策略。在园部组织的“寻找有效的集体教学――成功教学活动的特征解读”活动中,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观摩了上海市虹口区友谊幼儿园吴佳瑛老师的活动《屋顶上的秘密》和《我们的鼻子》,聆听了黄琼老师的点评。通过和名师的亲密接触,挖掘、解读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组的分层培训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也以《我们的鼻子》为案例,在观摩活动的基础上透析该活动的目标,通过逆向思维指导新手型教师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活动目标。在区艺术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又和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陈小萍园长有了零距离的对话。在对话中掌握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策略。
2.模拟课堂,在演练中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师要形成有效生成的课堂,就要做到“心中有数”。预设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基础。教师除了设计好教案,还必须充分考虑课堂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因此,中班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采用模拟课堂的方式,即老师“化身”为幼儿,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对执教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执教老师临场应对。这样一来,教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一些设想,拿出几套操作方案,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幼儿,胸有成竹地与幼儿展开对话,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生成,收获更多的精彩。
3.“一课三研”,在对比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一课三研”,是指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通过“个体设计――互动对话――分析调整――现场观摩――互动对话――形成课例”等环节,从活动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在中班组的“有效教学实践性研讨”活动中,他们选择了二声部歌唱活动《三轮车》进行了“一课三研”的活动。老师们通过“靶子课”、“示范课”和“实践课”等连环跟进的教研过程,采用递进式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骨干引领等方法,不断解读自己和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对比来优化活动方案、寻找自身差距,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4.网络教研,在互动中共享有效教学理念。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的繁重、一园两部的格局使教研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的普及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网站论坛、QQ等网络交流工具,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在教研菜单中,“有效教学的理论分享”和“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这两个专题的研讨,我们都是采用网络教研的形式,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达到了“1+1>2”的功效。
(翁静娟,无锡新区梅村中心幼儿园,214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3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