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优化化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青
新课标下优化化学教学,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用稀硝酸?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地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仅用五分钟就看到了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空间。比如,变点、线的思维为立体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培养多系统、多方位、多功能、多角度、多途径的高效率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品质,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启智慧的大门,产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
(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高度性和整体性,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它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结合教材适当地联系实际,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动态思维。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观察红色喷泉的演示实验后,使学生认识到氨跟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在氨水中存在以下动态平衡:NH3+H2ONH3・H2ONH2+OH-。运用上式的动态平衡规律,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增强了氨的性质跟组成、制备、贮存、检验的联系,活跃了思维,变静态为动态,同时也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逆向思维。如在讲化学键时,可要求学生思考以下是非判断题:①极性分子一定具有极性键,那么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极性分子。②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那么非极性分子一定具有非极性键。③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都只有离子键等。
(4)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辩证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但是,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做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