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申海 张俊娜

  【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与职业指导的内涵分析开始,结合了当前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针对当前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课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课
  
  一、就业指导课的目标与职业指导的含义
  
  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从目标上来说: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态度上能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在知识上清晰地认识自己及职业的特性、了解就业的形势与政策,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及创业的基本知识;在技能上掌握生涯决策、信息搜索、求职沟通等。而职业指导,早在民国时期我国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就提出了职业指导思想,即“为欲使个人得就最适当的职业所行之研究、教育及实际上的事业”,指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当前,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认识水平都在逐步提高;而职业指导工作也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零星到规范指导的发展过程;但是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大误区。
  
  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与职业指导的现状
  
  笔者近期对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及职业指导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及职业指导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没有科学的体系
  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已经取得了共识,而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却不已为然,很少有人关注。在上课形式上:多数是合班课或讲座;在教材的使用上难以统一,谈不上课程的规范化建设。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老师,狭义地理解就业指导就是为毕业生熟悉就业程序与途径、提高就业技巧、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而已。有的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甚至不带一张纸、一支笔、听完了事。就业指导课应当有全程的、科学的内容体系。
  2.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
  从这次调查中了解到高职院校中,46.27%的师生模糊地了解职业指导的内容,30.63%的师生认为职业指导是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知之甚少,23.1%的人认为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雷同。此外,在调查中76.9%的职业指导队伍,流动性大,专业人士少,虽然有的院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现有的高校人事制度又造成了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如果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教师为主,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飞跃。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及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课开设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大,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育部早在2008年明确要求学校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仍然有的学校未纳入教学计划中,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学校开与不开、怎样开?学生学与不学、怎样学?教师教与不教;怎么教?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大,不易引起学生重视,甚至没有时间上就业指导课。由于对就业指导课的设置、研究不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善,很多学校就业指导课仅针对毕业生,缺乏对低年级学生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指导。而教学方法多为传统的授课或讲座式,缺乏系统的分类的有针对的指导,从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局限于对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和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就业指导课变成了应试指导和应付面试的指导,而忽视了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课程体系。一些就业指导课内容陈旧信息少、操作性不够、更缺乏个性化指导。
  2.职业指导队伍整体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
  当前的各高校普遍缺乏师资队伍,很多学校是由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或领导兼职,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成为平衡教师课时的一个“调节器”,这些教师对职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多来自于文本资料、他人的经验等间接渠道,而不是来自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他们大多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行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就业指导教师职称评定困难,造成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不稳定,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效果,很多就业指导只能停留在空洞的浅层次的解释层面上,专业化师资缺乏。
  3.职业指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就业率很重要
  高校基本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要性,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更多是重视“就业率”这个结果,要的是向社会交待的“数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如“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只是一个口号,就业工作人员、经费、场所只是一个数据,尤其不能为就业指导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工作平台。
  4.职业指导工作导向作用不明显,职业与就业指导混淆
  职业指导工作决不是几个月临时的事务性工作,它需要有一批“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三化”教师队伍,来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人才供求关系及使用最佳原则。因种种原因所限,很难将就业工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指导学校的其它工作,难以服务学校全局。不少高校认为就业指导就是职业指导。工作往往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及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对于如何帮助高职学会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及改进职业等属于职业指导方面的重要工作不够注重,也没有做到全面系统,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对职业辅导的需求。
  
  四、就业指导课及职业指导工作的构想
  
  1.完善就业率统计体系,建立“三级职业指导目标”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就业率是由高校统计、政府审核和公布,这种以用人单位公章定就业,与实际有出入,难以服众。如果人事档案部门、劳动、金融保险部门、劳动、人事就业部门、高校实行全国联网,毕业生就业通过链接查询。同时,设立三个层次的职业指导目标,来进行考核:即(初级目标):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努力提高就业率。(中级目标):是帮助学生寻求匹配度较高、稳定就业也就是和谐就业,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级目标):就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这将充分发挥就业率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有力地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大一的新生课程内容以建立生涯意识开展职业规划为主要,侧重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和就业形势的认知,帮助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应用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科学规划,使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从而能够明确自己的择业和发展方向,有针对地接受教育,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以心理学或专业课的老师担任比较适合;大二学生以提高就业能力和求职过程的指导为主要内容。着重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目标来学习、掌握知识,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来提高综合素质,逐渐的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现状和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逐渐吻合;这部分内容以从事就业工作人员来担任;对大三临近毕业的学生着重进行求职前的常识性知识指导,主要是就业形势、政策、求职技巧、权益保护等知识培训,使其能从容面对就业招聘,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部分内容以从事思想政治课或就业工作人员担任比较合理。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大一就关注就业、大二树立就业目标进行就业储备、大三主动出击、积极就业。构建了大学生全程式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此外,必须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学习生活、工作和职业选择,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
  3.强化高校职业指导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高校职业指导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不断丰富职业指导的载体和平台。
  (1)建立功能完善的职业指导网站
  职业指导网站可以设有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网络学堂、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栏目和毕业生个人资料栏目、在线咨询等。学生可以利用自已的帐号登录网站,自主进行职业指导网络课程学习,自我职业倾向测验,了解就业政策、信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和人单位招聘信息,修改个人应聘简历,并直接向用人单位进行发送。用人单位则可在网上看到报名学生名单及简历,并可与报名学生进行联系。在线咨询栏目可建立班级QQ群、短信平台、电子邮箱,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值班,每天在线,师生通过QQ、短信群发等互动,随时解答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信息、资料室,开展职业指导研究
  丰富便捷的图书资料方便师生随时查阅,提供大量的生涯辅导方面的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查阅,学生们可以就自我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随时到资料室查询。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在院校、地域、专业设置的差异,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职业指导方法,紧密结合高职毕业生就业、职业稳定与发展问题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不断提高了职业指导的理论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职业指导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愿地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与职业指导工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4).
  [2]苏亚玲.也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设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