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红斌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凸显,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顺利就业。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指导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心理;心理指导;创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显。经济收入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上越来越重要,毕业生择业观不正确,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从而形成“有的学生没工作做,有的工作没学生做”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这些现象反映在高职院校毕业生身上显得更加突出。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动迎接市场的考验,实现自身价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因此,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毕业生择业心理,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和择业心态。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三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然而学生到了大三都普遍比较懈怠,在学习上也放松自己,我们认为大三还需要学习两方面知识:专业知识和就业知识。
在专业知识上的放松主要有两种心理导致:自负和自弃。自负的同学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专业上已经学的差不多了不用再学,自弃的认为反正自己专业也一般,就这样了吧。所有每在大三一开学我都会告诫学生不能在这关键一年放弃学习,对于自负的学生我们可以拿往届优秀的毕业生适当“打击”他们,让他们在专业上能强化和提高;对于自弃的同学我们要鼓励他们查缺补漏在最后一学年迅速弥补完善自己。我们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在专业上的困惑,比如我们系有针对性的给毕业生晚上开设一些软件辅导课和从企业邀请有经验的师傅过来给学生指导。
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知识肯定是比不可少的,我们通过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在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准备、择业程序、简历制作、应聘面试技巧和就业法律、落户政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等来训练他们的应聘技巧,克服挫折心理、自卑心理、“紧张心理”等不良的心态。通过这些学习让学生超前准备,提高素质,消除恐惧,增强自信。
二、天上不会掉馅饼
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正视竞争,没有足够的勇气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不会认识和利用高职教育优势,不能发挥自身所长。有的毕业生甚至对就业不闻不问。很多人都有这种从众心理,而且这种从众心理具有传染性,会传染给周围同学引起情绪的连锁反应,这种心理主要有两种类型导致:胸有成竹型和消极依赖型。胸有成竹型的学生一般是家里已经帮助找好工作或者确实是专业优秀,认为工作也不是大问题的同学,他们在大多数同学应该找工作时候都会懈于找工作,而且会在同学中影响其他同学积极找工作。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教育他们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遵守学校纪律,既积极找工作,而且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帮助其他同学介绍工作。消极依赖型的学生对于找工作非常消极,依赖心理强,认为最好是给他介绍现成的工作,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要通过就业形势教育他们当前就业的紧迫性,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督促他们积极主动的找工作,同时要给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见习实习岗位信息、组织小型招聘会,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三、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
学生在找到实习机会或者工作机会后,会由于不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出现工作不认真不努力的情况,这主要是有三种心理导致:失落、偏执、攀比。
失落心理主要是认为薪水待遇和自己期望的有一定差距!在市场经济下,高职毕业生择业观念日趋功利,学生择业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往往把工作的经济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很多同学读大学家里都是很不容易的供着的,一毕业他们认为应该会立马有很好的待遇。有一部分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择业时滋长了虚荣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我们就要教育学生不要片面只看一时的薪水,刚毕业待遇肯定不好,主要看这份工作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有没有利,暂时没有更加合适的工作那么可以先做着积累经验。
偏执的心理是由于很多人都觉得就业时应该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否则就浪费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希望从事本专业、管理等办公室工作,而不愿意从事销售、服务等工作。每次企业来招聘,学生一听说是招聘销售方面的都不愿意参加,殊不知目前就业市场中企业最缺的就是销售人才。我们通过主题班会、谈心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所有毕业生就业都专业对口是很不现实的。大学是训练思维、孕育思想的地方,而我们职业学院不仅学实用技术,而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点是我们和培训机构的本质区别。只要让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哪怕他的专业是历史学、人类学或者考古学,他毕业后也完全可能比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懂得管理企业、比金融学专业的人更有机会在华尔街叱咤风云。对于一个优秀的、早已做好充分准备的毕业生而言,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他都将有足够的机会得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攀比心理表现在只为待遇不顾自身实际情况频繁跳槽换工作,失信违约。不仅因自己的朝三暮四影响自己前途,也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动手操作方面的优势,当然还要正视在学历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把握时代需求和自身需要的结合点,把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精神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以你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为“两个基本点”,从这里出发,准确寻找一生的职业定位。同时,要根据就业中实际情况,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学会适时调整小目标。网上有人才测评系统,可以建议学生自己测试以了解自己职业性向。
通过克服这几种不良心理,让学生认清现实,务实择业,终生学习,主动适应。
四、“我的未来我做主”
教育学生除了不仅可以就业,而且还可以创业。对于创业学生中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创业过的学生感到很懵懂,创业过失败过的学生会有很强的挫折心理。对此,我们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创业论坛、观看《赢在中国》、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等,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熟悉创业政策和程序,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事创业实践来锻炼自己,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他们梳理享乐与创业的心理矛盾,培养创业勇气,树立创业观念。
我们通过举办创业就业论坛,分别邀请优秀创业校友、在校生创业教师等来给毕业生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和总结他人的创业经验,熟悉了创业的准备工作以及创业的注意要点,分享创业的经验和教训,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创业就业的能力,促进他们以后能够不怕挫折更积极地参与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69-70.
[2]韩威,祈金利.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55-57.
[3]赵北平编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5][美]Robert D.Nye;石林,袁坤译.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5.
作者简介:施红斌(1982―),男,安徽无为人,苏州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辅导员,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