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触动音乐之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瑾
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是组织教学,学生们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对待他们一定要有耐心,时刻提醒他们上课要认真,不要乱动。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能随便批评他,他们会有自己的理由说我不会唱歌,所以不想学。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只能循循善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禾苗需要雨水的浇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的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如何因势利导,将他们的兴趣吸引到音乐中,轻松地学会音乐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孩子们音阶中的七个唱名时,我用七个彩色卡片贴在黑板上,在我用电子琴弹出第一个唱名后,点一个孩子迅速上前将所听到的卡片取下来,看谁又快又准确。在训练学生认识音阶的位置时,每教一个唱名就在黑板上画一步台阶,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及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在教了七个唱名后,我把七个唱名连续弹出来,把事先准备的多种颜色的卡片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我弹奏出来的音的顺序,一个个上来,将卡片贴在相应的台阶位置上,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音的高低位置,又进一步理解了音阶以及与音高的相互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像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音乐是艺术,情景教学亦是一门艺术,而将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将是无限的。善于创设情景,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美妙的音乐氛围,更会激发学生的无限的想像力。
在教学《小雨沙沙》时,上课伊始,我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请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看看你会在那个世界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的心里会想到什么?于是学生按我的要求闭上了眼睛,我以适当的音量为学生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在轻快明丽的歌声中,孩子们的表情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时而微笑,时而深思,一副陶醉的神情。歌声结束,同学们慢慢地睁开眼睛,有些学生还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神奇的想像中,我这样引导:同学们,把你们刚才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吧!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我听到了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原来是春雨落到了地上,种子在说悄悄话,我还看到种子在张大嘴巴喝着甜甜的雨水……”“我听到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春天来了,种子在发芽,小河里的小鱼跳出水面欢快地唱着歌……”“我听到小雨在‘沙沙沙’地唱歌,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大地绿了……”听到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我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感到惊讶,更为这美妙的音乐所创造出的如临其境的情境氛围而震憾。
三、创设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的美妙就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是欣赏歌曲还是乐曲,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
例如《苗岭的早晨》,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第一部分引出一段优美的旋律时,让学生想像到苗岭山寨的早晨是静悄悄的,不一会儿,阳光升起来了,洒满整个森林,百鸟争鸣,歌声荡漾,森林里渐渐热闹起来了。这时音乐的旋律慢慢变得急促起来,像欢快的小溪没有了阻挡,学生不自觉地也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这已充分说明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在音乐中引发了快乐情绪的迸发。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再现了苗家的风光,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苗岭风光之美。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情境交融,触动音乐之弦。
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音乐老师们,让我们用音乐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吧!
(责任编辑李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0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