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红雨

  本学期我们学校启动了“全员听课工程”,于是我认真地听了初一新教材语文6节课,在淮北市听了两节课,听过之后,我对教师的探索精神很敬佩,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他们的探究式教学有些看法,个人认为有必要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
  
  从课堂上看,我们的教师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但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有的甚至没有效果,这种表面上的探究式教学,内在实质的东西很少。在教学中,表面上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学生也活跃,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探究题“我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探究题“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怎么办”等,但是当一堂课结束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时,教师与学生确实都很含糊,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老师也不知道,还认为讲得不错。其实教学讲的是功夫,光有花拳绣腿,而不能保证教学实质上的质量和效果,怎么能行?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我觉得还是不要的好。
  
  二、探究式教学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过于接受”,这就表明我们不是全盘地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在教学中,从实质上说,接受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有重要的价值,任何学习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人的学习也就脱离接受学习,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三、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者是探究开始,学生就开始大声讨论,听课的时候,你根本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讨论探究一段时问,教师再问几个问题,下课铃一响,草率结束。例如《邓稼先》这节课,问题指出:杨振宁为什么不和邓稼先一起留在中国研究原子弹?学生讨论乱哄哄的,一节课都是讨论,课后学生说:“这样教学老师光出题,多清闲。”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但这种活跃决不是学生无目的讨论,或者是整节课讨论,而是体现出活而不乱。课堂秩序的混乱,往往反映出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堂教学控制技能技巧。
  
  四、探究式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好讨论题。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无所事事,似乎讨论探究与他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而影响教学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让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载体
  
  我们倡导以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再回答不上来,教师回答。如魏书生老师讲的《人生的境界》一课,余映潮老师讲的《七颗钻石》一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抛给学生,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运用这种探究式教学,魏老师、余老师的授课给我们4点启示:
  ①要确定恰当的探究问题。
  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潜能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
  ③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空洞地去探究,要让学生自主、科学地获得知识与技能。
  ④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索的积极性:要做好指导工作,要把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导向更深的方向:要适时参与,不能袖手旁观;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索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例如:学过《孙权劝学》后,可与《伤仲永》比较探究,让学生寻找相同点,学生讨论后得出: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学有长进,鲁肃过寻阳刮目相看;后者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是与学习有关,却一反一正,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前者的写法以对话为主,言简易丰;后者的写法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两者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不能离开学科而空洞地去探究,要让学生自主、科学地获得知识与技能
  
  例如:教《羚羊木雕》时开展“应该怪谁的辩论,以探究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看书,一双眼睛看字面的内容,另一双眼睛找寻文字后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和以前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教《斑羚飞渡》一课,可提出这样的问题:1.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 2.斑羚在绝境中能够采取牺牲一半进行自救,你还知道哪些生物能够自救?人类能吗? 3.斑羚飞渡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4.镰刀头羊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它走向的彩虹象征什么?讨论结果:1.人类有时充当了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2.我们还看到过蚂蚁与火滚团自救的现象,人类在困难时往往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3.斑羚成功的秘诀在于老斑羚的桥墩牺牲精神,为了种群的生存,在飞渡中自愿表现出勇于牺牲的精神,虽然牺牲了一半,但挽救了另一半生命,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是生命的壮举;4.镰刀头羊赋予智慧,三声咩叫,决策果断,遇事镇定,从容走向彩虹。那彩虹象征镰刀头羊高尚的行为和牺牲的闪光,值得人类学习。
  新教材提供了更多的问题情境。这些都为我们的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等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
  
  四、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
  
  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记下来,随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日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时所得整理成研究报告,一篇篇研究报告的连缀起来,形成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足迹学生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并养成探究的习惯。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提高本身素质,转换教师角色,加强理论学习,将讨论交流与评价贯穿整个探究过程。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毛郢孜矿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