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教学;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88―01
   目前的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莫过于对传统旧角色和旧观念的挑战。因此,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这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就中学历史课如何创新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一、互换师生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课程教学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看“学”的中心就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在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更为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持点在这种主动的探究学习中激活,也可让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对原始文献资料的搜集、寻找、阅读或运用,图表的制作,角色的扮演等手段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整个学习充满吸引力,充满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转换观念,加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历史教师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种方法让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逐步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更是师生彼此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交往对话成为课堂上师生间的重要链接。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的甘甜。交往还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应该从教学的“权威宝座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一起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做学生的学友”,在激烈的争论中做“裁判”,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三、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教育家的。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作为历史教师应该转变的教学观,而且还应该成为所有教育者的教学观。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研究性学习
   实施新课标,历史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所谓研究型教师,除了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敏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
   历史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反思,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对历史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一种探索的习惯,并及时加以总结。通过“思考―探索―总结―再思考―再探索―再总结”的良性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和探索历史教学问题,逐步形成理论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同时,还应关注著名史学家的学术论文和教学经验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给师生提供了较大自由创造、创新的空间,要真正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历史教师需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新角色。
  编辑:王金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86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