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找准目标设计的着力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有效,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大多数教者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致使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教学参考书外,还应以课程标准、文本特点、具体学情为着力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选什么”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目标 设计 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51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而实现的教学成果。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具体、切合实际。
  笔者每次听完课,也总会先让执教老师说说教学目标,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的教师会匆匆把教参翻出来,把教学目标读一读;认真些的教师会把教参上的目标背出来。细细想来,教参是教材编写者给教者的教学参考书,有其权威性和指导性。因此在大多数教者心中,教学参考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金科玉律,不得修改。教学似乎只是为了传授参考书上的知识。但是教学目标真的只是从教参上来吗?
  教学参考书,顾名思义,就是给教师教学时做参考的,并不是只能照搬照抄的教学目标,更不是目标制订的唯一参考材料。所以,光靠一本教学参考书是难以制订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的。
  从目前来看,各年级的教学参考书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极其相似,大致有三个方面:(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懂得……感悟……明白……。这是编者就本篇教材提出的教学的大致目标,肯定是正确的。但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既没有体现年段特点和要求,也没有把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训练系统科学地落实和推进。笼统的目标只会使教者陷入“教教材”的困境中,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教者要用这篇教材教给学生什么?那么,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的着力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依据课程标准: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应是教学目标制订的首要依据。语文学科的任务、特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乃至每个年段所要达到的语文能力的要求,课标中都做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细读课程标准,从宏观的语文课程的构建,再到每个年段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要求与特点,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语文学科的目标是什么,语文课的具体目标又在哪里。就以“理解词语”为例,小学低年段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年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到了高年段,要求更高了:“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不同年段,不仅理解与感悟的要求循序渐进,甚至连理解词语的方法与技能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制订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得想远一点,想想单元目标、整册目标、年段目标、教材总目标;再想近一点,就这节课而言,要关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要训练的基本能力是什么,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这节课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这一切,均来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这也正是教学目标制订的首要依据。
  二、关注文本特点:怎么教
  课程标准制订的是语文学科的总目标,而总目标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一篇篇教材的教学,使总目标分散到平时的每节课的目标中去,在不断地训练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纵观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每一篇课文各有其特点,但内在的联系使所有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界一直提倡要“用教材教”,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就要结合文本特点。其实,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编者已经考虑到文本的特点,对不同的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被循序渐进地组合在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以及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这可以从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的设计中看出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目标其实都是以暗线的形式编排在课后习题中。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有人做过统计,《变色龙》课后练习3:按下面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莫高窟》课后练习4: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天火之谜》课后练习4: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纵观这些习题,都是在教学生学习概括的基本方法。对小学生而言,概括是个难点,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是,编者就从整体把握,分步骤进行。先根据段意分段,再编写提纲,然后按分好的段落选择文中语句概括段意。这样的设计,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基本学习方法的掌握分散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这样的设计与编排真可谓是匠心独运、用心良苦,也成为教者设计教学目标的绝好参考。
  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课后习题就是一本微型教参。这话不无道理。作为教者,自己要读懂这些习题设计的意图,要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上对文章进行深入挖掘,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者要关注文本特点,让不同的文本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发挥出最大、最合适的作用。
  三、分析具体学情:学什么
  课程标准、文本内容是相同的,为我们规定了目标制订的大致范围和要求,但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对象是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起点、学习兴趣都会因人而异,因班不同。所以,在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我们应静下心想一想:就语文学习而言,学生哪些方面比较欠缺?就每篇课文而言,学生又有什么不会?有哪些需要学习?只有把这些作为制订教学目标的最重要因素,教学才是真正为学生服务。以字词教学为例,在教学参考书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其相同的模式:学会本课×个生字;两条绿线内×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这样的字词教学目标是笼统的。教者仔细钻研每一篇教材的字词即可发现,有些字的读音容易混淆,有些字的字形特别容易写错,有些词语的结构很有特点,有些词语意思的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有些词语的理解可以结合学过的熟词,有些则需要教师讲解。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必须细化这些字词教学的目标,结合学生平时的字词学习情况,预设出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为字词教学的重点。有了具体而清晰的目标,教学步骤的安排就有了目的性,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目标设计也不尽相同,但由于学生相同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一些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四、处理参考信息:选什么
  教学参考书是目前我们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最常用的参考材料。确实,教学参考书均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一线名师编写,对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具体而准确,这为一线教师正确理解与把握教材提供了依据,降低了难度。但是,教学参考书的阅读对象是教师而非学生,对于参考书上制订的教学目标和陈述的相关信息,我们不可能拿来就用,参考书上陈述的每一点也并不是都要求学生掌握的。教者要针对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基点合理筛选。作为教者,如何处理参考书上的教学信息呢?这就需要教者心中有标准(课程标准),眼中有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难点、兴趣点),根据参考书上的信息,制订具体、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以课程标准、文本特点、具体学情为着力点,再结合教学参考书,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选什么”的问题,就能制订出准确、具体、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37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