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它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此我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提几点拙见,权当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的兴趣
  1.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要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倡导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进入课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师生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彼此间形成一种默契。语文导入课的方法很多,不拘形式,可因课文的内容而定。如用诗文名句导课。教师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以教学司马光的《孙权劝学》为例,我以温庭筠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为引语,此诗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近,为赏析《孙权劝学》创设了情境,也点明了文题中心“劝学”。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课文中往往节选一些小说作为研习的文本,上课时以节选的文本为中心,联系前后文内容,可用讲故事、介绍背景作导语把情节交代一下,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上,还可以到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
  2.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注意对课堂的调控。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最根本的方法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保持经常性的师生目光交流,始终面向学生讲课。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有异议,不要轻易批评学生。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需求。采用亲切的态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对于那些厌恶语文学科的学生,更需要鼓励,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来回答,让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诱发他们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促进思维,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新课的讲解教师应通过简练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分,利用声音的高低快慢来调节课堂气氛,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适时适当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而且不失为一种组织教学的有效方法。讲课不能停留在“以情动人”上,必须让学生真正听懂,深入理解和了解课文内容,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相交替、相结合,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程度,又可以消除单一的劳动引起的疲劳。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索余地,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比如,在鲁迅的《孔乙己》教学中,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写“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后”的经历,假如孔乙己生活在21世纪,他的命运将如何?课后合作交流,看谁写得生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实际可开展下列形式的课外活动,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让学生去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评判能力;创办班级板报,手抄报等,以灵活的内容、自由的形式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挥提供舞台;开展“中学生早恋”“上网的利弊”等辩论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论中得到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环境考察、名胜古迹考察等活动,把所了解和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汲取到一定的社会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用他们的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把语文学习变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超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昭化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79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