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其教学效率较低,不受学生欢迎。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以现代汉语学科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为出发点,文章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陈梅(1969-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广西柳州54500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136-02
  
   现代汉语是高职高专汉语言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及重理论训导而轻语言能力培养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高专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措施。
  
   一、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脱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代汉语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目前各类院校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虽然进行了各种尝试,课堂教学效果却依然欠佳。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多数学生反映这门课过于抽象且实用性差,认为学习“现代汉语”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不大。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式的影响,教学基本沿用传统模式,授课时忽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没有把握“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因此,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设定与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型人才的目标无太大差异,这使得二者的差异性无法凸显。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
   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几个模块。目前通行的教材对这几部分内容的介绍都比较陈旧。词类划分、句法分析、修改病句及修辞格式等内容与中小学教材重复较多。教材用例大部分和现实生活脱节,这与现代学生的语言审美形成了一定代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目前,高职高专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和教学手段落后(粉笔加黑板)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多数教师仍旧进行单向灌输式的教学。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理解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相对较差,于是现代汉语课堂往往就变为教师的天下,教师独霸讲坛,滔滔不绝,与学生间的互动较差,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信息吸收率较低。此外,由于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这种填鸭式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听教师庞杂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位置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学习过程变得非常被动。
  (四)考核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现代汉语课程考核基本以期末笔试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太注意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部分同学靠考前圈重点、复印笔记、突击复习一两天等方式准备考试就能基本过关,因此,那些平时用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同学,在最终成绩方面与不努力的学生往往差距不大。此外,不同教师出的期末考卷在题型、题量、考核知识点分布及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考试结果难
  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和评价的分离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高专现代汉语教学质量
  
  (一)基于学科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重新调整现代汉语教学目标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因此,现代汉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关于语言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刘大为、巢宗棋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他们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一个人在系统掌握各种语言要素和结构规则的基础上,按一定方式运用它们生成话语以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第二,研究、探索语言的能力。①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大学本科的学生而言,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语言的能力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对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一是基本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熟练掌握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经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可以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二是基本掌握汉字、词汇、语法及修辞等知识,口语表达准确、流利,书面表达简洁规范,文通字顺,提高语文阅读、表达、理解能力和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调整后的目标清晰地定位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把现代汉语视为一种工具来开展教学,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此教学目标不再硬性要求学生对现代汉语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和研究,降低了理论性要求,增强了实用性。从听说读写入手,加强学生对现代汉语规范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知识进行相关工作的能力。经过调整后,学生的学习目标开始清晰,他们不再为枯燥的术语发愁,也不再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原本枯燥的课堂增加了生机。
  (二)学以致用,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语言的变化也非常迅速,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学要紧跟时代。我们以贴近生活、满足运用、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对市场和学生的有关调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比如语音部分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可以不单独讲授,而是在语音训练中结合学生的发音讲授,同时组织学生初步调查母语和普通话的差异,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母语和普通话的差异,习得良好的普通话语流样态。此外,还经常性地举办朗读、演讲、戏剧、小品排演等活动,在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汉字理论在汉字的规范书写部分讲授,利用周末或者每年的推普周组织“啄木鸟”活动,让学生去调查招牌或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为了加强实践运用方面的教学,笔者还加强了诸如“词类的误用”“句子结构常见的错误”及“复句运用常见的错误”等章节的教学,特别注重纠正那些日常写作中常犯的语言运用错误,错例从学生作品或报刊中选取,从学生非常熟悉的语料入手进行教学,这样既避免使学生感觉所学内容太抽象,又切实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课程教学的感染力
   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积极尝试教师少讲、精讲的启发式教学,并采取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如学生都对“特困生、西门庆、可爱、白骨精”等一些“校园新词”感兴趣,笔者在讲授“现代汉语词汇组成”这一章节时,就布置学生搜寻这类新词,把学习范围从大学校园扩大到报纸、网络及杂志等广阔的社会领域,让学生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了解新词产生的要求、确定以及最终生成的过程等,这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而对学生中学已初步了解的内容,则采取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写读书笔记的教学形式,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深化了他们对以往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笔者还尝试借助各种影音设备,如多媒体课件及音像材料等,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力求从多渠道、多方面来刺激学生对语言的关注,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以往的语音教学基本靠教师课堂发音教学,并同步在黑板上画音图,然而一个教师能够熟悉的语言样式毕竟有限,而且画音位图也缺乏直观性,教学效果相对较差。现在,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方音库并经过电脑合成进行语音教学,就可以把语音的发音动程直观再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为了打破“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现代汉语课程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落到实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和设想: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现代汉语教学,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基本只有考试一种,即只有终结性评价,并不包括非考试的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比如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应完成的作业、调查报告、参加演讲、征文等非语言或语言活动都作为评估单元,并在两个学期的课程考核中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2.打破学科界限,与相关课程结合进行评价,验证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尝试把现代汉语和写作课结合在一起考核。例如,语法修辞部分的考核评定成绩可以来自于写作课,因写作需要特别注意语法修辞问题,故而文通句顺,尽量减少或不出现歧义、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句法失误也是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从某种程度来看,这类综合评价方式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课程考试和社会考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语言能力是在一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社会考证可以验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可以尝试与社会考证挂钩,如指导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和“导游资格证书”等。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把普通话考证和现代汉语课程考核联系起来,按照《广西语言文字通用法办法》,大中专毕业生的普通话等级要达到二级乙等的要求。把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口试成绩和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成绩联系起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学生由被动练习变到主动训练,现代汉语语感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多元评价突破了单一“知识型”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岗位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只能在综合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导向的基础上深入改革,才能在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落到实处。
  
  [注释]
   ①刘大为,巢宗棋.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2):42.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3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J].语文建设,1997(12).
   [3]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8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