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要能抛砖引玉,启发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关键词]兴趣 学生 教学 激发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但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着畏难情绪。
  古语有云:“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归根结底在于他们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不能主动的学知识。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展示出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得不到学生的欣赏和支持,结果也就是事倍功半了。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享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题海战术”。由于学生接触到的都是抽象、枯燥的习题,究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用途,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一无所知。目标不明确,动机难寻,这自然也就让学生对它失去了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发展。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数学是能够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数学并不是谁凭空臆造出来的,它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数学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 改变传统观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模仿练习、强化记忆的模式,单纯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训练时间短,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的模式,向学生提供了富于动画效果的彩色图像,使学生在教学课件的支持下做教学试验,促进学习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课件《圆的认识》的制作中,我们设计插入一段动画“旋转着的地球”,当学生观看时,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在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解释。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课件再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二、 重视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
  
  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经济建设等传统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不断地向一些新的领域渗透,并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地质数学等)。数学建模进入课堂,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也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快速准确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教学无疑偏重于前者,开设建模课程则是加强后者的一种尝试。
  其次,还要解决学生过去养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学生也就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成了一名高级“做题工人”。因此,教学过程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目标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知识本身不再是由教师“批发”给学生的货物。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视合理的教学教法的研究和运用,传授知识要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使学习成为一种赏心悦目、富有创造性的事情。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控制、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把数学的教学工作搞好。
  
  参考文献
  [1] 李瑞.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教程(高职高专) [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70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