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如何开展活动课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重视学习者的活动参与、活动体验和感悟生成,符合建构主义原则。本文简要分析了上好活动课的意义,并就如何上好活动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学校 活动课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8.077
  本文所述活动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以学生活动为课堂形式,包括学生的肢体活动和思维活动;通过活动,参与者能得到感悟,并能充分表达,与人分享,相互交流。笔者认为,好的活动课应该体现四个关键词:活动、体验、生成、分享。在中职学校中,活动课既可以用于班会课、德育课、职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课,也可运用于学科教学。
  1 为什么要提倡上好活动课
  首先,活动课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而活动课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不就是这些吗?
  其次,上好活动课是实际工作的需要。班级育人有三大基本途径: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班会课。而班会课形式上又分为三类:班会(会议形式)、班会课(授课形式)、班会活动(活动形式)。由此可见,学会并上好活动课是班主任的必修课。
  第三,活动课符合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近10年。此次新课程改革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尤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特别注重,同时还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从旧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走向新的“三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而活动课正是“三为本”的课堂体现。
  第四,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活动课则是促进这些转变的一个实践平台。
  最后,活动课与现在流行的“反转课堂”理念的关联。“知识传递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内”是对反转课堂的精辟总结。其实一般的课堂教学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信息传递;二是吸收内化。我们往往忽视了第二步。教师应该把第二步放在课堂上,交流互动、同伴协助、内化生成。活动课则强调学生的吸收内化,感悟生成。
  综上所述,难道我们还能不重视活动课吗?
  2 如何上好活动课
  第一,理念上要思考三个问题。上好活动课一定要思考三个问题――谁的课堂?什么教学资源最珍贵?什么样的程式适合我?对此,笔者的理解是,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是课堂主体,不是牵线木偶,老师不要做操纵控。课堂生成的资源才是最宝贵的,因为那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而其他资源――老师的备课资料、视频、PPT等等,都是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看到、与学生共享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相信学生,放手,放手,放手!至于活动的程式,可以是多变的,但活动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会变,那就是:开放的氛围;认真的心态;缜密的组织;恰当的方法;适时的调控;必要的引导。
  第二,把握好教师的角色。活动课上教师的角色如何?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这个设计主要体现在课前。教师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支持者。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可以通过活动体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老师也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老师还是活动的调控者。这个调控主要是对活动次序、时间的调控。当然,当活动偏离主题时,也需要教师调控。
  第三,设计恰当的活动。游戏和活动有什么区别?游戏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而活动要以教育为目的,活动中蕴含着哲理和意义。什么样的活动适合活动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兴趣,能激起参与的欲望;有内涵和梯度,可以重复做,通过努力可以提高成绩;与活动的空间和教学的时间相匹配;安全、文明。还要注意的是,在角色扮演中,角色关系要适合学生。
  第四,掌握活动课的一般程式。活动课一般程式是:
  热身
  (达成共识)
  活动
  (如果是一个活动,可分次;如果是几个活动,可分主活动、辅助活动;如果是一个以上主题,可分为活动1、活动2)
  讨论、感悟生成
  分享
  第五,没有自主活动产生体验的课不是活动课。有活动的课不一定是活动课;分组的课也不一定是活动课。这些只是活动课的形式而已。而学生自主活动并产生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老师经常剥夺学生思维和体验、分享,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无非是担心授课进度,担心课堂秩序,一些重要问题虽然也进行了提问、引导,但还没有经过学生思考回答,或者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老师也不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就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讲了出来。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进行得很顺利,秩序不混乱,但是,它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在这里,老师既是思维的主导,又是思维的主体,唯独不见学生,他丢掉了课堂秩序最关键的东西――课堂思维秩序,因而,活动课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活动课很容易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34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