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68~69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前两天,老师请大家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小数,谁来汇报汇报。
  老师也收集了几条,请看。出示:(学生分别读出)
  ①一份金陵晚报0.5元
  ②一张桌子高约0.72米
  ③一间书房约9.83平方米
  ④一台笔记本电脑重约2.43千克
  ⑤轮船行驶了1.15小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条材料,逐一研究。
  
  二、导学
  
  (一)研究第一条材料:一份金陵晚报0.5元
  1.师:一份金陵晚报0.5元,那么3份一共是多少元呢?如何列式?
  得到:0.5×3。
  师: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所学习的有何不一样?(得到有小数)
  出示课题:那么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小数乘整数。
  2.出示问题:0.5元乘以3,等于多少元,呢?
  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3.汇报,教师逐一写出。
  (1)5角×3=15角→1.5元;师:这是从元角分的单位上理解的。
  (2)0.5+0.5+0.5=1.5;
  (3)3×5=15→1.5元;师:这是从积的变化规律来思考的。
  (4)5个0.1×3=15个0.1→1.5。师:这是从小数单位上理解的。
  4.观察内在联系。
  (1)师:一道小数乘整数,我们用了这么多种方法解答了出来,说说看,你不喜欢哪一种方法。
  (从而得到第二种,因为如果是乘以50,那不就是要写成50个0.5吗,比较复杂)
  (2)师:再看看另外3种方法,能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吗?
  
  (得到,0.5×3就是把0.5转化成整数5来乘)
  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我们就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
  [评:算法多样化,是计算课教学追求的必然,所以,用一道简单的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几种算法:根据元角分的单位理解;根据小数单位理解;从积的变化规律理解;根据乘法的意义理解。再然后让学生比较出前面3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即是看作整数相乘。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算法。算法相同,但是算理的基础并不同]
  
  (二)研究第二条材料:一张桌子高约0.72米
  1.师:那么有2张桌子这么高的物体大约高多少米呢?又如何列式?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2.教师再逐一写出。
  (1)72厘米×2=144厘米→1.44米;(问:这相当于上题的哪种方法)
  (2)72个0.01×2=144个0.01→1.44米:
  (3)72×2=144→1.44米
  2.追问:这几种方法,你又能发现什么?(把0.72看作整数72来乘)
  3.小结:两位小数乘整数,也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
  [评:这一条材料,它的目的是:从另一种情境(长度单位)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前面的几种算法,进一步理解算法的基础。这两种情境,也为后面突破“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难点,做好了准备。]
  
  (三)练习,验证因数小数位数与乘积小数位数的关系
  1.问题:把小数乘整数看作整数相乘,乘完了,是不是就没事了呢?(还需要点小数点)
  2.师:刚才我们是如何点小数点呢?
  引导:5角乘3,就是15角,化成元,所以乘积就是一位小数。
  72厘米乘2,就是144厘米,化成米,所以乘积就是两位小数。
  5个0.1乘3就是15个0.1,所以乘积就是一位小数……
  144个0.01,乘积就是两位小数……
  3.出示:0.51×8
  师:猜猜看,这里的两位小数乘整数应该是几位小数?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大家打开计算器计算。
  4.学生汇报结果,问:和我们的猜想一样吗?能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说说看。为何乘积是两位小数吗?
  5.继续猜:
  1.34×8= 15.6×6=
  1.482×23=
  这儿的三位小数乘整数呢?继续验证。
  6.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乘积有几位小数,这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得到:因数有几位小数,乘积就有几位小数。
  7.练习:P69练一练T2
  提问:为什么后面两题,算式不同,结果却都是两位小数?
  [评:在前面一系列的铺垫之下,通过直观认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这几个过程,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较好地突破了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的一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研究第三条材料:一间书房约9.83平方米
  1.提问:有9个书房这样大的场地,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如何列式?
  2.师:你还能很快地报出结果吗?那可以怎样算呢?
  3.学生竖式计算,并板演两种竖式(一个是末尾对齐,一个是数位对齐)
  4.学生观察:这两种计算中。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5.提问:那么小数乘整数,我们该选择哪种对齐方式呢?为什么呢?
  [评:通过尝试――观察―比较――选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通常选择的是末尾对齐。]
  
  (五)研究第四条材料:一台笔记本电脑重约2.43千克
  1.出示问题:12台这样的电脑大约重多少千克?
  2.学生列式计算。
  3.板演:一种计算过程中有小数点,一种没有。
  4.观察:有何不同?你同意哪种?为什么?
  [评:再通过尝试――观察――比较――选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通常在计算的过程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
  (六)研究第五条材料:轮船行驶了1.15小时
  1.出示问题:每小时行驶12千米,共行了多少千米?
  2.学生解答,并指名板演。
  3.问:在这里需要注意什么?(小数末尾的O要划去)
  [评:通过尝试――观察,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整数,计算结果是小数,并且小数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要把其划去。]
  
  (七)发散性练习:
  1.将课前自己收集的小数拿出来,同桌之间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并用竖式进行计算。(观察几个学生的,再让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计算器计算32×19、38×16,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等)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点小数点,使它们还相等吗?试试看。
  [评:这组练习,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难点,同时,学生中所出现的“3.2×1.9=3.8×1.6”这一点法,为后面的小数乘小数做好了铺垫。]
  
  三、全课总结(略)
  
  [评析]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导入设计安排了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二、充分展开,理解方法
  例题教学放手让学生尝试,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交流比较,通过适时点拨,引导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学生根据小数单位、名数单位、积的变化规律、乘法的意义等多种方法去理解算理,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找出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了思想方法。
  
  三、重在经历,领悟内涵
  学习重在过程,通过直观认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引领学生感悟内涵,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进一步体会“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练习题的设计有几个特点:一是题材比较宽广,二是联系生活实际,三是验证探索规律,通过练习学生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体会,加深算法理解,促进思维发展。
  整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54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