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有效开展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27-01
  韵律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韵律活动时幼儿情感用肢体动作最直接的表达,也是大多数老师望而却步的活动之一,因为它不仅仅需要舞蹈基础、良好的掌控活动秩序的能力,还是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空间概念、人际交往的挑战。怎样调动孩子创造性的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师享受到成功感,让幼儿不仅发展了对音乐敏感性,且真正成为愉悦心情、发展能力的良好手段,围绕这个目的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教师应用专业的眼光备课,对韵律活动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
  教师对所授任务分解,再按照难易层次进行排序,最后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确定其起始能力。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及层次循序渐进。简单的说乐曲的各方面(旋律、结构特点、音的长短变化)在备课时分开来,上课时再进行综合。在韵律活动中,辅助动作越简单越好,音乐与动作一定要精确。在韵律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能听音乐,能根据音乐节奏创编动作、按节奏做动作,体验音乐合作游戏的快乐,这是韵律活动的主要目标。在创编动作中,当你在进行比较困难的阶段动作时,记得经常回到较简单的阶段,要慢慢移动,并协助幼儿成功完成动作。在幼儿学习新内容时,请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反应时间。
  二、激发参与韵律活动兴趣为先决条件,促进幼儿能力的培养
  韵律活动教学应该先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孩子对韵律活动潜在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提供幼儿活动兴趣形成的物质条件、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方法,诱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活动和表现机会。其次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再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技能。还要允许幼儿自由创造,提供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空间,才能发挥幼儿创造的潜能。
  三、选择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的素材,注重幼儿年龄需求
  选择乐曲,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及生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因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韵律活动《问候舞》,是一首尾音部分音的长短变化明显的曲子,尾音长短的变化在整首曲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在活动中先是让孩子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尾音的与众不同,启发幼儿给尾音配上好玩的动作,教师再适当夸大幼儿的创编动作回应幼儿。一段旋律中到底有多少个尾音长短变化呢?再次完整欣赏,教师随音乐旋律画图谱,重点提示幼儿欣赏尾音的变化。最后一个环节是高潮部分,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游戏。启发让幼儿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尾音的长短。如:传球、撕纸、跳问候舞。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乐意参与、乐意创造想象,会兴高采烈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这也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四、关注事物的外形特征,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
  艺术欣赏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而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各个外在的形式特征,如节奏、旋律等要素及其完整地形象的把握,是一种区别于日常感知的,能够揭示事物的审美属性的特殊的感知。因此在引导幼儿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时,要关注物体的形状、色彩、空间、节奏等形式因素及其所表现的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形式美。例如:对柳树和松树的审美感知,就要了解微风吹来时,柳树与松树不同的动态与所发出的声音,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松树的伟岸挺拔等情感表现。再如:对下雨天的感知,幼儿可以观察下雨的时候,天空中灰白的色彩,雨从天空落下来时大雨、小雨的不同线条与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不同声音,以及风儿一吹,雨线飘动的样子。有了这些观察认知,不仅增加了幼儿的知识,还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想象和模仿。
  五、采用良好的评价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创造
  在艺术创作结果的评价上,重点放在作品或表演上是否有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否有童心童趣,而不是动作“美不美”“像不像”。只要幼儿有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值得欣赏和鼓励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以欣赏的态度积极评价每一个幼儿,尽可能找出其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应该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
  (责任编辑 刘 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2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