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五月故事: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导演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是枝裕和回顾了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是枝裕和:生于1962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2004年,《无人知晓》中14岁的柳乐优弥凭此片成为戛纳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2013年,《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2018年,《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赊账拍电影
  是枝导演在书里写道:“三十二岁的我,不知天高地厚。”
  因拍摄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是枝裕和和侯孝贤导演一直保持着联系。一次见面,他向侯导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我即将执导第一部电影,不知您能不能把《恋恋风尘》的配乐人陈明章先生介绍给我?”侯导听后,爽快地将陈明章的联系方式给了是枝裕和,还告诉他:“你这个故事很适合送到威尼斯电影节。”因此电影尚未开机的时候,是枝裕和就决定将《幻之光》送到威尼斯参展。
  确定江角小姐为主演之后,一亿日元的资金依然迟迟未能筹集到。这时,TV MAN UNION 为纪念公司创立二十五周年,正在内部招募纪念企划项目,当是枝裕和提出《幻之光》的拍摄计划时,重延浩社长对这个提议表示了浓厚兴趣,并提供了五千万日元的资金。
  然而,剩余的五千万怎么也筹措不到。现在或许难以想象,在影院和发行方都未确定的情况下,是枝裕和就草草地开机了,因为他和工作人员深信“只要看到完成的作品,大家肯定会竞相购买”,所以五千万日元先赊着,硬着头皮花了一亿日元拍摄。
  影片拍摄完后,出于“由无名新人导演执导”“无名新人女演员主演”“讲述关于死亡的灰暗故事”这三重原因,没有一家发行方愿意投资,是枝裕和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峻,“这样下去要是电影被雪藏,剩下的五千万该怎么办呢……”
  幸好最终他们等来了奇迹,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参加试映会的TBS 制片人远藤环非常看好江角小姐,提拔她出演电视剧《光辉的邻太郎》。
  另一个好消息是,东京剧场的制片人很喜欢《幻之光》,愿意在他的影院上映,并将是枝裕和介绍给了Cine Qua Non 电影公司的李凤宇社长,李社长观看了试映后对是枝裕和说:“影院预计十二月开业,我想將这部电影作为影院的第一部影片放映。”
  之后没过多久,是枝裕和又收到《幻之光》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消息。
  和煦的风开始吹起来了……
  素材运用方向:经得起风雨,方欣赏到彩虹。这段小故事适用“破釜沉舟”“柳暗花明又一村”“勇气”等作文。
  非黑非白的人生思考
  《不是每个受害者亲属都要诅咒加害者》一篇写了是枝裕和对犯罪案件的探讨,一反非黑即白的鲜明立场,探讨更深层的人性。
  电视在报道犯罪案件时,往往套用“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与“受人谴责的加害者”两相对立的简单模式。在电影《距离》中,是枝裕和决定把加害者亲属作为电影的主人公。加害者亲属具有非黑非白的二重性——兼具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性质。他们很难唤起普通人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被电视媒体排除在外,电视为了简单明了地向观众传达信息,几乎像强迫症一般,认定必须使用大胆鲜明的观点,“这也是最令我困惑的地方。所以在《距离》中,我想尝试拍摄能引发观众思考的作品。”
  受害者并非一定要诅咒加害者,人类的情感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样。在走访调查中,是枝裕和对一名受害者亲属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河野义行。
  1994年6月,奥姆真理教制造了松本沙林毒气事件。河野先生是事件的首位报案人,之后被列为该案的重要证人。而媒体却将河野先生当成罪犯,还向外界散播警方内部的信息,在案情水落石出之前,河野先生的住处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诽谤中伤的信件。
  遇到这种事情之后,许多人可能会变得不相信别人,甚至诅咒奥姆真理教,然而河野先生不同。他的妻子是在院子里中毒病倒的,事后他仍然请了一名本是信徒的人来修剪庭院。不仅如此,他们还相约一起去钓鱼、泡温泉。
  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上,媒体完全无法理解河野先生的行为:“您为什么这么轻易地原谅加害者?”河野先生回答:“我不是也原谅了你们,所以才出现在这里接受采访吗?”
  对河野先生来说,与事件主谋奥姆真理教相比,原谅那些把自己当成凶手的电视台和新闻记者更难。即便如此,只要对方公开道歉,他还是会原谅对方并接受采访。媒体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才会提出这样厚颜无耻的问题。
  从受害者亲属河野先生身上,是枝裕和体会到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在电影中也表现了非黑非白的人性画卷。
  素材运用方向:多角度地观察才能更客观地看待我们存在的世界,以及复杂的人类。“不要人云亦云”“打破思想的樊篱”“自己的主见”等文章可运用这个小故事。
  为了忘却的纪念
  《步履不停》剧本的第一稿是在2006年秋天完成的,事实上五年前是枝裕和已经写好了同名剧本的大纲。当时他把故事的背景放在1969年,内容中充满自传色彩。
  上小学的时候,是枝一家住在一栋有点倾斜的老屋中,爷爷老年痴呆症,父亲沉迷于赌博,母亲要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平时在家里毫无存在感的父亲,在台风来临之际,用绳索将屋顶固定住不让风吹走,然后在所有的窗户外钉上白铁皮。剧本写的就是这一天发生的故事。
  但是,制片人安田先生说:“这个故事你到六十岁再拍也无妨,不用急着拍。”所以是枝先开始了《花之武者》的拍摄。   制作《花之武者》期间,是枝裕和的母亲生病住进了医院,他只能利用拍摄和剪辑的间隙去医院看她。在2005年电影即将上映的时候,母亲去世了。这对是枝裕和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如果此刻不讲一讲母亲的故事,他觉得自己就失去了继续往前走的勇气。
  母亲一直为是枝裕和的前途担心。《下一站,天国》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是枝裕和的名字开始被观众熟知,可母亲依然为他的生计担忧。《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国》她都看过,但她在《无人知晓》杀青前便病倒了,没能看到。是枝裕和将《无人知晓》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新闻报道贴在了母亲病房的墙上,但她大概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是枝裕和觉得本该再为母亲做点什么,内心的悔恨酝酿出了《步履不停》的主题——“人生总是有点来不及”。
  他将这句话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开始创作剧本。
  “现在想来,《步履不停》就像我为母亲进行的服丧。思考如何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时,我选择了将它拍成电影。最重要的是不该被失去母亲的悲伤情绪牵着走。拍摄的时候,我一直带着要拍摄一部愉快的、不悲伤的电影的意识,自认应该拍出了一部没有泪水的家庭电影。”
  素材运用方向:留下的人要怎么生活下去,是是枝导演多部作品的主题。他的这段经历可用于“如何面对失去……”“得与失”“化悲伤为动力”等文章。
  宣布“暂时告别电影”
  曾有一段时间,是枝裕和想放弃成为一名“作家”(因为他的电影充满叙事性,所以也被认为是作家性较强的导演)。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尽管《步履不停》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的,但是发行公司Cine Qua Non 面临破产,所以说在商业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日本国内的观影人数只有十五万,连制作成本都收不回来。另外,在经济和精神两方面给予他极大支持的制片人安田匡裕先生,在《空气人偶》即将杀青的时候离世了。这些事情接踵而至,令他开始思考:“自己一直以来作为作家撰写原创剧本,应该给周围的人添了很多麻烦”,“用别人的资金拍摄,要是没有商业价值,大家都不会幸福”……为了暂时停下脚步摸索今后的方向,他宣布“暂时告别电影”。这是发生在2010年1月的事。
  然而就在这时,是枝裕和接到了拍摄以九州新干线为主题的电影的邀请。若是安田先生还在世,若是《步履不停》和《空气人偶》的票房良好,他一定会以“不接外部企划”为由断然拒绝。但又觉得,如果安田先生还在世,他一定会说:“是枝,偶尔也可以拍摄这样的作品。”所以,是枝裕和决定接受邀约,接手之后竟然感到这个题材非常有意思,“作家”的尊严和坚持早就不重要了,在思索“如何拍摄新干线”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作家性。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愿望:
  “自我开始拍电影,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大事,比如阪神大地震、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美国9 · 11 恐怖袭击事件、东日本大地震。把目光转到自己身上,父亲去世,我结了婚,然后母亲去世,接着女儿出生。后来,村木良彦先生和安田匡裕先生又相继离世。当然,这二十年来,我作为个体也发生着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的我,想好好讲述自己的生活是建立在哪些东西之上的,不再追逐时代和人的变化,而是从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编织故事。我凝视着自己脚下与社会相接的黑暗面,同时珍惜每一次新的邂逅,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外部世界,努力在今后的电影中呈现那些好的一面。”
  素材运用方向:步履不停,总有新生活。这段思考适用“发现自我”“开放的心态”“关注生活本身”等文章。
  【素材演练】
  一本随笔,一部電影,一段故事,在是枝裕和的这本随笔集里,我们能了解到这一部部精彩的电影是怎样诞生的,也能明白,在这些精彩背后,是枝裕和付出了多少心血。这些故事可有打动你?请以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佳作示例】
  美好,永远来得及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冯钰
  是枝裕和说:“要是每件事都有意义的话,那么人是会窒息的。”正因如此,每一件事,都或多或少有遗憾,这是人生旅程中虽短暂却不可忽略的篇章,无关意义,无问东西,总能教会我们阅遍山河,方知人间的奥义。
  因为美好,永远来得及。
  经常看到日本影片中,落满大道的阳光和樱花,街边小店的烧酒和生鱼片,雨滴从屋檐落下,在台阶上奏出清越的声响,一切都美好而安静,好像在那里,每一种疼痛,都会融化在夜幕中,永远永远,埋在飘香的土壤里。但是,从《步履不停》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总是在温柔细腻的笔触中透出一种淡淡的疼痛,让人的心在琐碎的生活中,变得柔软而真实。
  想到那年仲夏,竹蜻蜓在空中迎着太阳飞,校门口的水果刨冰把空气染得甜丝丝的,一切都带着惬意和轻松。我回老家看望祖父母,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对这个小村庄一直有特殊的感情,是藏在血脉深处的那种。
  跳下车子,靠在窗边看祖父择菜,他口中叼着一根烟,氤氲在空气中的白色似轻纱,蒙住大半张沧桑的脸,那双掉色的皮鞋踏过田埂上每一寸土地,并慷慨地将色彩尽数赠予这片水土,无私的,热烈的。
  透过斑驳门框和门楣上的大红“福”字,无需任何调色,阳光的角度正好,此时此景,堪可入画,内心一时泛起的情感复杂得说不清。我朝着阳光跑过去,他看到我,将口中的烟放到地上捻灭,手上掸了几下,拖着不利索的步伐走过来,他额间的白发在太阳底下闪着光,却莫名刺痛我的眼。鞋与地面沉重的摩擦,像咿咿呀呀的念白,也显示着年月的痕迹。他曾经健步如飞的双腿,如今越来越笨拙,像倦了的老鸟,无力飞翔。
  看到我时,他眼角绽开一朵花,一直局促地搓着手:“回来了就好,快吃饭。”说罢,有些木讷地拍拍我的背。曾经高大的祖父,我趴在他那宽大的背脊上看着日出日落。但岁月不老,草木有序,我只能看着他现在的背影日益佝偻,直到匍匐在一层层麦浪中。
  饭桌上,他帮我夹菜、盛饭,好像事事都想为我打理好。饭毕,他带着我去看邻居家的羊羔。城里长大的孩子哪里看过这些,我在一团团的雪白绵软中来回蹦跶,兴奋不已。有的母羊毛色已经泛黄,被时间冲刷了原本美丽的颜色,却留下作为一个母亲最华丽的羽衣;一些刚出生的小羊羔,走路还没有那么稳当,喜欢一直趴在母亲身边,乌黑发亮的眼睛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小小的蹄子上闪着栗色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
  热情善良的邻家奶奶一把搂过小羊:“别怕,你摸摸看。”浓厚的乡音像撞在心上的钟,心中久久回荡暖意。我伸出手,看到阳光在指尖跃动,又倏地不见。刚抚上它的头顶,便有白云的触感从手指直到心里,软软的,暖暖的。
  那奇特的感觉,像极了这里的一切,慢节奏的生活中,当地人用热情活出了生命该有的模样,没有猜忌,仅仅是对生活的享受,对家人邻居的热爱,对自己的满足,对世界的善意。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多来不及”,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么多的来不及都变成生命中的圆满,趁现在的来得及,活成最舒服的模样。
  又想起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步履不停》的结局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父亲直到生命尽头都没来得及看那一场球赛,母亲也没能有机会坐上儿子良多的车,连那个相扑手的名字都是分离后才想起。正因为电影如此,才让荧幕前的我们更珍惜生活中拥有的美好。
  别犹豫着,把爱丢在半道,让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多陪陪想陪的人,多做些有意义的事,美好,永远还来得及,只要你抓紧。
  【教师评点】
  “所有的美好,只要你想抓住,都还来得及。”这不仅是《步履不停》中潜藏着的奥义,也是小作者人生的絮语。日本影片中的镜头,美好而安静,迷离且疼痛。现实中,外祖父的慈爱、邻家奶奶的热情善良、羊妈妈的温驯和小羊羔的可爱,都是当地人用热情活出的“最舒服的模样”。文章思路大开大阖,由影片入手,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经历,感悟人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形散神聚的格调。
  (指导教师/夏年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6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