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96—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结合学生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优化,最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观念,他们希望自身的意愿得到尊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应遵循合作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标注出课文中不懂的词句,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成员对这些不同的词句进行探讨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翻阅相关资料,对这些词句进行解释。此后,教师从每个小组中找出一名代表,将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且说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寓意。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引,从而理清这篇文章的深层涵义。
   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设计,提前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从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了解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中心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具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让阅读激发学生的共鸣。
   教师对学生阅读文章进行科学引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充分思考,从而深入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层涵义。具体阅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思考“我为什么阅读这篇文章”,“我读的内容是什么”等。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带着“谁是普罗米修斯”,“在普罗米修斯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品质”等问题进行阅读,通过这种引导方式,能够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科学设计板块式教学结构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的文体、内容、教学目标等作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式划分。第一个板块内容可以是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第二个板块是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向学生提问,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阐述自身对课文的感受,对这一板块进行预设。需要指出阅读的要求、阅读目的、阅读步骤等,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第三板块的设计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探究的积极性,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点。第四板块是对阅读内容进行进一步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或者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双向预设,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配合,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对事物有了自身的独特的判断,教师进行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阅读知识过程中积极探索,自主探究,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6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