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杂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求;导入;自主探究;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47—01
   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教师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所以对文学作品最有效的理解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一、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
   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于是笔者采纳了学生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学生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二、 重视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像一把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笔者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学生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偏重于感性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笔者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导入新课,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设环节促进自主探究
   语文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思维含量的提高。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着这个内容,教师创设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创设了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着对知识的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四、 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多少知识转化为能力,多少能力能够被实际运用,同时要思考自己处理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要能意识到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导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做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效发展,处理好这两方面内容的共生关系。例如,《鲁迅自传》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鲁迅眼中的鲁迅”时,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鲁迅做出评价,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從鲁迅的人生经历中触摸到鲁迅先生的伟大灵魂。学生的学习过程很流畅,教师在课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对人物进行分析时语言运用得不足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的切入点靠前,在课后反思中做出了记录并思考如何纠正,从而获得了人物分析的更好方法,使课堂教学获得了双效提高。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加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注重新课导入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积极充实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7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