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对数学课程、数学教材、课堂教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到学生的学习状况。那么,如何去改善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呢,本文将围绕此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行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4.030
课堂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教的行为即狭义层面对教学行为的理解,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技能外化所表现出来的可观测的操作方式。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已有的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提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时间安排一合理规划,高效利用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合理的时间规划能避免课堂时间浪费与流失,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时间意识,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时间意识,合理的掌控教学时间。教师要将时间概念纳入自我意识结构之中,养成一种时间观念。可以说,教师的这种时间意识是合理安排与利用课堂时间的前提条件。
其次,教师要对课堂时间进行提前预设,合理安排与规划。合理时间计划与时间管理对于保障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背景的不同,需要教师能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做出不同的时间安排。但不管如何规划与设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受到重视,课堂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应该足够充分。通常情况下,小学课堂一般在40分钟左右,课堂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内最为合适。教师的讲解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更多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展示和练习,用于学生活动的时间应该安排在20分钟左右较为适宜,剩下5分钟左右的时间应该用于课堂总结。教师对时间的规划应该细致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
最后,教师还应该增强课堂的掌控能力。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固定不变,一切尽在教师预设和掌控之中的课堂几乎不存在,再完美的计划在实际的课堂运行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能适时对课堂的时间进行宏观把控,使教学环节控制在合理的时间内。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之一,受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课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师既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重视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有效开发
教材凝聚着教材编写组专家们的智慧,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教材编写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灵活化和“浅显化”的教材内容,需要教師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与探讨,才能理性地把握教材,找准要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现在教材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条条框框式的结论明显减少了,一道例题或是一道练习题后留给教师挖掘的空间很大,教师对教材的开发与挖掘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例题呈现的知识要点。教师要对教材案例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知识点有明确的把握,比如,课本内容章节所涉及的内容是除法的运算,那么教师就要清楚小学阶段的除法具体包含哪些知识点,具体到学段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如果是有余数的除法,那案例呈现的是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还是两位数除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还是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通过案例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定位在哪?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教师熟知,能够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教师既要能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准联结点,引出新知识,也要能兼顾学生后续的学习,为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比如学习比例时,比例与除法、分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等一系列知识点都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串联起立,融会贯通。对教材例题的挖掘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其次,要深入挖掘课后习题隐含的知识信息。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这些课后练习蕴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仅仅把这些习题当作检查与巩固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仅仅停留在检查结果和核对答案的层面,缺少进一步的挖掘,缺少更合理的开发与应用。有些课后练习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问题的设置都有很好的使用价值,教师甚至可以拿来当作新课的例题进行引入与讲解,灵活运用,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的使用价值。
最后,有效利用教科书的课外延伸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这个模块,呈现了大量的课外延伸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的,有的则是以介绍知识由来的形式呈现的。以问题或是原理形式呈现的内容,一般都是紧密联系新课内容,同时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不在考试范围之内,没有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不要求全班同学都全部掌握,但这些内容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数学知识有重要的价值。
有些介绍性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我国有名的数学家,如果加以利用,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数学教材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该有效进行利用。
总之,有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仍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比如,对小学数学四大教学内容,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到底教师采用哪种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更加有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把握,等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善良.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
[2]黄秋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案例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91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