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铝热反应实验的电学改进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引发铝热反应的最大难点在于创造高温环境,本文提出一种针对性改进措施,以对钨丝通电,瞬间达到高温,直接接触铝热剂的简洁物理方法,替代教材中的繁琐化学方法,引发铝热反应,装置简洁,成功率极高,优势突出。
  【关键词】铝热反应;实验改进;钨丝
  1.实验改进思路
  铝热反应实验在教材中处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该节主要介绍金属冶炼,并通过该实验,向学生展现出一种以铝炼铁的新型置换反应,更能帮助其开拓视野。因该实验现象明显,火星四射,反应剧烈,若在课堂上当场演示该实验,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其学科素养;但教材中以燃烧镁条,剧烈放热创造高温环境为主,以氯酸钾受热分解供氧,促进镁条燃烧放热为辅的引发方案,经过多次实验,存在以下几点主要不足:
  第一,该实验中,氯酸钾粉末堆积的方式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引发不易控制,成功率有限。
  第二,使用镁条引燃,氯酸钾供氧,加入与铝热剂自身无关的两种物质,浪费实验试剂,实验严谨性不足,易引发学生混淆与误解。
  第三,镁条属于易燃,氯酸钾属于易燃易爆物质,一起使用降低了实验的安全性;镁条点燃时光芒刺眼,反应在开放体系中火星四溅,难受控,易伤人,学生必须保持较大安全距离。
  第四,镁条引燃后,插入并升温铝热剂的部分继续燃烧时,粉末密集堆积,外界氧气较难进入助燃,需要再加入氯酸钾,使其受热分解供氧,步骤较为繁琐。
  第五,反应在开放体系中进行,易形成大量烟尘,造成固体飞溅,不符合绿色化学标准。
  而笔者改进该实验方法的思路,侧重于以物理反应制造高温。先将接入电路的钨丝置于铝热剂之上,再直接在空气中向钨丝通电,一方面钨丝因电流的热效应升温迅速,另一方面钨丝直接受热后,同时与氧气发生放热反应生成氧化钨并熔化,瞬间达到铝热反应所需高温条件,同时直接接触铝热剂,反应可立即引发。
  本次实验以通电钨丝创造高温环境的方法,代替化学试剂引发铝热反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钨丝只有通电才能引发反应,使得实验引发更容易被控制,成功率极高。
  第二,微量高效,一次实验仅需3cm钨丝,3g铝热剂,且效果明显,清晰直接。
  第三,避免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的使用,实验更加安全平稳。
  第四,实验仅需220V交流电即可引发,实验步骤得到精简,更为清晰明了,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受。
  第五,整个实验清洁环保,完全在大玻璃瓶内完成,通过瓶口加盖石棉盖,瓶底加垫石棉层防火,污染物与烟尘可控,符合绿色化学标准。
  2.实验装置制作
  耐高温瓶盖:将与大玻璃瓶配套的塑料瓶盖中塞满石棉,并钻两个孔。
  导线进瓶盖:将两根覆盖玻璃丝的15cm长铜导线直插入瓶盖两孔中10cm并固定。
  导线接电路:将瓶盖上方两根铜导线分别连接带有插头,开关的火线与零线。
  钨丝入电路:将瓶盖下方导线弯成钩状,将钨丝两端分别挂在两钩上。
  瓶底垫石棉:取出深度约为15cm的大玻璃瓶,向瓶内底部垫入石棉至5cm高,以防铝热反应产生高温,损坏装置。
  3.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器材:铜导线,黑胶布,接线柱,带有插头、开关的导线,220V交流电源,大玻璃瓶,石棉,研钵,药匙,漏斗,电子天平。
  实验药品:铝粉,四氧化三铁,钨丝。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电子天平称量2.5g铝粉,7.0g四氧化三铁,以研钵碾碎混匀,配置铝热剂。
  第二步:将3g铝热剂(由四氧化三铁与铝粉组成)用漏斗放入大玻璃瓶底的石棉上,摊开成长约2CM,宽为1CM的矩形,并将已接入电路的钨丝准确置于铝热剂上方与之接触,塞紧瓶口。
  第三步:向钨丝通电使其升温,瞬间引发铝热反应。
  第四步: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结论。
  6.实验现象
  瓶内产生明亮火焰数秒,发出明显火光,固体持续红热,直至最后出现银白色固体(铁块)。
  7.实验反思与评价
  
  本实验简化传统装置,以钨丝通电急剧升温的物理方法,替代了点燃镁条放热等化学方法,可瞬间引发铝热反应,结合了物理与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实验步骤简洁合理,微量高效,材料成本低(仅需钨丝及其升温电路,铝热剂等),成功率极高,可操作与演示性更强,符合绿色化学标准,体现了创新精神,更可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够将此方法推广到更多需要创造高温环境的中学化学实验中去。
  另外,在反复实践中同样发现,保持铝热剂干燥是引发铝热反应的关键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俞远光.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2014.35(23):59.DOI:10.13884/j.1003-3807hxjy.2013010042
  [2]王云霞.铝热反应实验装置的再改进[J].化学教学,2016(2):58-60.DOI:10.3969/j.issn.1005-6629.2016.02.013
  [3]張秀玲,郭冠朝.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11(11):3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