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国家各方面飞速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由最初的双基、三维目标发展为科学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的教育发展方向,从教学改革背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三个梯度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都以学习物理基础知识为重要指引,看清事实、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实际应用是物理教学的主线,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互联网+、工业体系3.0时代以及知识大爆炸的快速到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趋高涨,新课程改革也由落实1.0“双基”目标向2.0三维目标迈进,最终发展到现阶段3.0的核心素养。
我在从教十余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只是简单记住了物理概念,掌握几条相关公式,导致只能解决课本上的几道题目,碰到变形题仍一头雾水,这与教育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从根本上来看,原因是有一些学生习惯采用题海战术应对应试教育;更重要的原因是现阶段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滞后,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更高的需求。本人从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加上近期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从三个梯度简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的课题研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研究”在2015年5月正式开题。次年3月,教育部面向全国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建立各学段、各年级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和评价体系,确立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所需要的道德品格和必要能力,重点强调了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与国家情怀,同时,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研究与创新实践。
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在关于核心素养的会议上说到:有人问,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中学物理,不是让他成为物理学家,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物理和没学过物理有什么差异?物理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相应教育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自身独特品格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
1.物理观念:能用物质、时空、运动、能量等相关概念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形成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即对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形成基本的认识。
2.科学思维: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能力,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科学推理
物理学科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用科学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判断。
3.实验探究:原标准“七要素”的提升
物理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物理教学不能被知识所牵绊,应该把知识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主阵地,挖掘知识建构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内在价值,通过相应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一些学生不能参与其中,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不会变通。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客观事实要求新时代的教师重视教学设计,在备课阶段把问题精化,并提前在头脑中预演课程方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有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苦学、难学、死学、厌学变为乐学、会学,并逐渐引导学生定期进行学习小结和阶段反思。
2.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通常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主,对学生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進行实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出结论、分析和评估等方面的要求缺乏足够的重视。要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就要改变现阶段概念教学,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研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拓展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开齐物理演示实验,开足物理分组实验,想办法将分组实验由验证实验转换成探究实验甚至是设计实验,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做“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密度”实验时,接受了白云区物理教研员孔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中用先进行实验的分析,并追击相关物理量的方法,学生当堂完成本实验的学生人数百分比大大增加,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纠正他们的不规范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分析。
4.分类分析指导,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
很多初中学生在初二刚学习物理时,很容易拿其他科目的学习方法生搬硬套。学了一段时间后,看到简单的课本内容和复习的习题册时就对物理产生了畏惧感,这是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科学品质的最佳时刻。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一切物理现象皆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可以增加学生和物理之间的亲密度,使学生不惧怕物理。本人在教学期间组织过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生活大揭秘等一系列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在现阶段利用手中的现有资源进行合作探究,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学生是否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更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5.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互联网+、工业体系3.0时代的到来,使得挂图、模型、投影等教学资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仿真实验室”“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的到来,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学生可以多方位感受课堂、参与课堂,达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初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直观有效,反馈更加快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这大大缩短了正常的教学时间,为学生的自我体现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感受科技的力量,自主融入到科学探究的世界中,让创新精神种在学生体内,自由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欧洲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像是开启科学大门钥匙,指引学生迈向科学的殿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完成祖国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学会感恩、热爱生活,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何克抗.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16(3)
[4](美)古德(Good,T.L.),(美)布罗菲(Brophy,J.E).透视课堂(第10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
[5](美)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