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迷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台阶》中,“台阶”既是父亲的物质期待,也是他的精神追求。父亲希望通过建成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去提升自己的地位,这其实也是父亲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过程,但在台阶建成后,父亲的地位并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改变,反而使原来的生活失去了平衡,父亲迷失在自己建造的九级台阶之中,修好了高台阶的他,却始终坐在心灵台阶的最底层。
关键词:台阶;父亲;对比;课堂教学
《台阶》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内容的多重对比入手,带领学生多角度地解读课文,获得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一、父亲的心里变化对比
1.舒服与不自在。在原本的三级台阶上,父亲坐得很舒服且踏实,他常常“把屁股坐在最高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在台阶上自在地抽着烟,磕着烟灰,享受片刻的休憩时光。而新台阶造好后,物质上得到满足的父亲,精神上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慰藉。作者从父亲憋住不磕烟灰、打招呼回答错误、坐台阶不停地换高低、挑水时闪腰、很少跨出台阶……一系列表现中,展现了父亲的不自在。
2.自尊与自卑。父亲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是因为“台阶”象征着地位,而当时情况是,从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他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父亲为了提升自己地位,他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梦想的父亲,他自尊、要强、不甘人后,他期盼着改变这样的现实。而在新台阶的开工仪式上,父亲明明应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父亲不敢放鞭炮,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他连表达喜悦的勇气都没有。父亲的两只手也不知所措,他还总觉得有很多目光在望他,他尽力把胸挺得高些,可是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这个驼惯了的背,除了表面常年累月艰辛生活的压迫,更深层次的是因为父亲骨子里的自卑感,让他挺不直腰杆。
3.坚韧与脆弱。在修筑三级台阶时,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石匠笑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就不收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在准备建造新台阶的阶段,父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捡砖、捡瓦、塞角票、种田、砍柴……从未停止一日,这是一个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父亲。但新台阶造好后的父亲,他那没有来由的暴怒、深深的失落都反映出他坚强外表下,那颗脆弱而又敏感的心。
4.充实与空虚。在准备阶段以及建造过程中,父亲每天都需要做很多事情,但他沒有因为劳作的艰辛而感到痛苦,从踏黄泥那一段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内心的充实和幸福。但台阶建成后,父亲的日子突然失去了奔头,特别是在闪了腰之后,父亲就闲在家没什么事可干了,物质目标达成后,随之而来的是无法填补的内心空虚与精神失落。
二、父亲两次闪腰的详略安排
文中一共提及父亲的两次闪腰,但花费在上面的笔墨却有轻重之分。第一次闪腰发生新台阶建造的过程中,父亲执意要一起去撬老屋的青石板,这里作者是略写,简单地说明“我”看到了父亲在托石板的时候腰闪了一次,并在前面交代了此时的父亲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老了,所以这时的父亲他并不服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让学生设想此时父亲会对要来帮忙的儿子说些什么。可能是再说说自己当年的“壮举”,可能是自夸着自己仍然老当益壮、宝刀未老,但我们要向学生明确的是,此时父亲对儿子的态度是和蔼的,是亲近的。
而第二次闪腰发生在新台阶建成后,父亲挑水时因为心里还没有适应增高的台阶,而不小心闪了腰。作者在这次比较详细地描写了父亲闪腰后的表现,分别从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入手,刻画了脆弱而又敏感的父亲形象。课堂教学可以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场景,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父亲的话,更加深入父亲的内心。之后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范读,使学生对两次闪腰时父亲的变化有比较清晰的对比。
通过父亲两次闪腰分析对比,场景演绎对比,进一步深化前一阶段父亲心理的转变,向学生明确,第一次闪腰时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老了,他仍是一个不服老,坚韧的父亲,而第二次闪腰,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明确此时的父亲已经意识到自己老了,父亲内心的脆弱也开始展现出来。
三、两次“父亲老了”的不同指向
第一次出现“父亲老了”,是“我”在开工仪式上看到父亲尴尬的表现时察觉的,这里的父亲就是指向“我”的父亲。“我”作为儿子,见证了父亲的辛劳,见证了父亲为了造新台阶而付出毕生的精力,看到一个本应高兴却突然不知所措的父亲,感到了辛酸。父亲为了追求物质目标的得到,失去了健康、体力,也是失去了精神追求。“父亲老了”是作者在抒发对父亲日渐老去的无奈,以及艰苦一生的同情与惋惜。
第二次出现“父亲老了”,是在课文的结尾,“我”回答父亲那句似问非问的“这人怎么了”时,给出的答案。这里的父亲,有了更深层次的象征,他指向了所有农民,他们身上的谦卑,一方面激励他们拼搏努力,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局限了他们,让他们一直都很难摆脱那内心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这里作者是在对农民一生努力建构高度又迷失方向的矛盾的反思。
台阶除了是地位的象征,也是父亲的理想与追求,更是农民艰苦一生的缩影,我们鼓励学生不光要看到小人物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积极地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掌握多角度对比的阅读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