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青瓦白墙,古朴典雅,浓厚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让它吸引着人们走进它感受它。我想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其中纹样设计之美,于是我有目的翻阅了四年级美术课本,寻到了《适合纹样》一课。我查阅了许多关于瓦当滴水的资料,将瓦当滴水的文化与课程相融合。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创新
  走进新课改以来,学科的育人价值一直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明确学科育人价值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为学生成长服务。美术学科作为重要的美育途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指明:中国的孩子在成长中应以文化为发展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其中特别提到了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科技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深刻的精神危机和隐患。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仍然侧重于将知识点和技能化内容讲清,例如在苏少版美术四年级第七册《适合纹样》一课教学中,老师时常从它的定义入手,并在图案中寻找适合纹样的样式和设计方法,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适合纹样的知识理解完全没有难度,但是硬邦邦的教学却磨灭了孩子们的好奇和审美情趣,一堂课我们只是将学生知道的东西进行整理,然后完成一件设计作品,为了达到认知和技能目标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环节,同学们在没有情怀的课堂上重复相同的学习活动。我们的美术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多的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帮助,有利于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的养成,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成为陶冶人情操的教育任务。美术课堂如何真正让孩子们学会去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美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历史的辉煌不会停步,任时光流逝,却能留下涵蕴文化的足迹。笔墨干湿中的名山大川,文心画境的中国园林,寄情抒怀的书法艺术,咿呀之间韵味醇厚的京剧艺术,形美实用的土火艺术……正是这些积淀千年的文化,让我们知道古人的生活,记得自己根在何处,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素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董桥先生说得好:“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其实,这“文化乡愁”就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怀,是身为中国人所不能舍弃的一份自尊和骄傲。美术课堂以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方式,将传统文化带给学生,帮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和学习。美术正是让孩子走进文化,让传统融入生活。于是,让课堂与传统有更多碰撞成了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新课题,立足教材,挖掘地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与学生发展需要相切合,在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学习方式、表现形式中我们不断研究。
  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青瓦白墙,古朴典雅。那一片片青瓦,犹如一块块丹书,记载着古人的智慧,而滴水和瓦当挡于瓦前,与建筑完美结合,让建筑的整体更美观。能工巧匠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刻画在了这一方瓦当和滴水之上,提升了建筑整体的形式美感,让人感叹前人的智慧。对于这些经期巧妙的建筑,孩子们非但不会觉得好奇和赞叹,反而觉得无趣而乏味,因为与他们生活学习离得很远。这就是我将瓦当与滴水带进《适合纹样》课堂的初衷。为了让孩子更快融入课堂,从导入开始我们便尽可能让选择的素材和环节设计就是孩子生活中的点滴。常州的老建筑运河环绕,青果巷的曲径蜿蜒,篦箕巷映衬在文亨桥畔……传统文化正是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更加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当然瓦当滴水的传统纹样之美才是我们的重点,课堂上同学们最先发现的瓦当纹样是龙和凤,龙凤呈祥,但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可以使用龙凤图案,于是我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可以使用龙凤图案呢?”学生一下子就想到,其实图案的使用本身也会是身份、地位或建筑用途的象征。之后又由龙凤引入了汉代最常见的瓦当纹饰内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唯美。瓦上的纹样设计时而环绕,时而聚拢,时而对称。创作题材之丰富,纹饰设计精巧多变,不禁让人为之赞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对艺术、生活的感悟也毫不低迷。在课的结尾,在青果巷的石板路上,夜幕送走了老人的背影,第二天阳光迎来了孩子的笑脸,呼唤着孩子们为我们身边的老建筑带来新的生命力。打破之前的为技能而技能,单一的为设计纹样而教,让人文色彩和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上完课后,有孩子对我说:“老师,我太喜欢这一课了,我觉得不但内容很有意义,也让我们学习了新的表现形式,太有趣了!”“老师,老师,我发现瞿秋白故居的木窗户上就是用花设计的适合纹样!”……同学们因为喜欢而去关注,也有听过课的老师对我说:“我们的传统建筑真的很奇妙,在这样的细节处还有如此巧妙的设计,这节课很有意义,我們就是要将更多文化融入课堂,内化成孩子成长的营养。”我们的老师也意识到传承下来的东西蕴含着无穷魅力。
  在美术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着眼于美术本身,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挖掘教材中内隐的美术文化因素,让孩子们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因此我们对苏教版美术教材进行了梳理,通过多次研讨和实施,将相应的课程与传统美术文化相结合。
  传统融入美术课堂,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儿童将自己的课堂所得通过美术表现形式表达,让传统成为孩子在美术课堂习得的一种兴趣,内化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内驱力,让学生成为爱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生命体。
  参考文献:
  [1]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周娇,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4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