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土地理之《扬州地理》的教学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初中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学段。乡土地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乡土地理的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地理;核心素养 ;《扬州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84-02
  一、教材的整体印象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家乡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料,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进行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关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扬州地理》这本教材最大的特征就是本土化,参与教材编写的都是扬州本地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他们熟知扬州的地理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多年地理教学研究的成果,精心编写了本套教材。教材从扬州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自然地理优势,宜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现代工业的日新月异以及各县市区的概况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周边的环境来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二、学情的研究
  《扬州地理》的教学安排在初二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同时生活阅历日渐丰富,这为乡土地理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避免知识的重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更高的、更系统的知识体系建构。一是通过视频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己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二是促进学生有效信息提炼能力的提高;三是提升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设计——以《平原泽国,气候宜人》为例
  《扬州地理》的教学一般安排8课时,本文选择其中的第一个课时作为例子。
  【视频导入】播放扬州城市旅游宣传片。
  我们看到的都是熟悉的美景,孩子们都惊叹自己的家乡竟然如此之美。
  (一)平坦的地形
  从画面上看,扬州的地形与祖国其他地区的地形对比,最明显的自然属性差别是什么?
  【承转】对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势平坦,难以见到地形的起伏。請读《扬州市地形图》,找出扬州有哪些较大的平原,是否有山地、丘陵?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读图结果,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扬州的地形,平原占了绝对优势,境内平原分属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仅在西南部的仪征(扬州管辖的县级市)有小部分坡度和缓的丘陵。
  【寻找最美】瘦西湖(位于扬州的国家5A级景点)最美六景,有四季鲜花盆景、游艇水上游、徐园荷池曲水池塘、婉约秀美的廿四桥、三面临水的钓鱼台和中国最美的桥梁——五亭桥,景景离不开水的润泽。这是引入“气候”的最佳切入点。
  (二)温暖湿润的气候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扬州的气候特征,找出气候的归属。分组PK,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教师按实情评价。
  【教师总结】扬州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年总降水量在800~1000mm,雨水最集中的是6月中下旬的梅雨季节。11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南撤的影响,也会形成一段阴雨天气,冬春季节较干。扬州的年积温在4500℃~5500℃,属于亚热带的北部边缘,春夏季是花草茂盛的季节。1月均温在0℃以上,7月的均温在25℃左右,严寒和酷热的时间不长,气候宜人,是人类理想的居所。
  【学生活动】扬州因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居住,曾获得过什么大奖?(中国第七个、江苏省首个“联合国人居奖”)
  (三)梦中的水乡
  【承转】熟读史书,知晓扬州的前世今生,领悟扬州兴衰和崛起的地理因素。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扬州市的水文地图,让学生发现扬州是个河网密布的水乡。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扬州历史上的繁荣昌盛和“水”结下了旷世的爱恨情仇。
  【学生活动】扬州的兴衰和“水”有什么关系?你知道的有哪些?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
  1.扬州因河而生。春秋时吴王夫差修邗沟始有古扬州城,隋朝大运河贯通造就了唐宋时扬州的鼎盛,明清再次疏通运河带来了扬州在古代的一次崛起。
  2.运河连接南北,扬州是必经之地,商贾往来如云。商业的繁荣使得大量财富在这里集中,亭台楼阁带来了极度奢靡的繁荣,所谓“销金一锅子。”
  3.水源丰富造就了物产丰饶。扬州所在江淮平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夏种水稻秋种麦,还有水塘养殖。农业高产,造就了古代的文明。
  【思考探究】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必备的自然条件?提示:我们已经知道水源充足、气候优越了。(地形的平坦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学生活动】投影上有本市多幅农村图片,据图判断我市都发展了哪些农业。(让对农村有了解的学生作更多一点的介绍)
  【教师总结】农业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水稻和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棉花和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淡水养殖近些年发展迅猛,产值高。城市郊区的郊区农业、绿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好。农产品加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拥有一批特色产品,如高邮双黄蛋、邵伯湖的龙虾、五亭包子、三和四美酱菜、扬州炒饭、狮子头等名扬天下的美食。
  扬州还是园林城市,芍药、琼花、银杏和垂柳是城市的名片。   四、流程的设计
  五、教学后的思考
  (一)紧扣课标,突出核心素养
  现行初中地理课标提出的基本课程理念是: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展学习空间,鼓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
  乡土地理的优势就在于取材的本土化。学生最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事物。教师结合生活的体验去谈地理,会让地理课堂更接地气,能让课本和大自然链接上,同时,也让地理成为有用的地理。
  假如我们坐在教室里谈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这是非常乏味的,对于没有农村生活体验的孩子来说更无异于空谈。但我们让学生参观了生态农业区之后,再来探讨这个问题,每个学生就都成了研究问题的“专家”了。
  从做中学,贴近乡土的气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活动设计的原则
  地理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手段,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坚持实践性。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有些活动需要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在教学《扬州地理》地形部分时,除了让学生读图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野外考察、旅游体验,在比较中去理解区域差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也学会了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对比分析法。
  2.坚持探究性。在乡土地理教学课堂上,呈现的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地理环境,所以探究的可操作性更强。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是“地理专家”,他们要凭借自己的思考多维度地去研究、发掘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内在的关联性。这节课,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观看的是扬州旅游宣传片,那么在宣传片中我们能发现扬州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景点的形成有哪些影响呢?学生通过探究,就能发现自然环境给人类生活烙上了多少深深的印迹。
  3.坚持可行性。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活动会很难开展,教师要根据学情合理设计活动。乡村地区的教师在讲本节课的扬州农业时可以让学生去田间地头实地探究,但城区的教师就不能这样要求了,需要变通一下,可以鼓勵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屋顶农业”“阳台农业”的实验。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4.坚持有效性。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所有活动必须和课堂知识的教学紧密相关。同时要注意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简单,让学生没有新的收获,也不能太难,让学生不知所措,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好。
  (三)乡土地理的教学应该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
  乡土地理的教学不能只是一本校本课程教材的简单教学,应该贯穿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这也是地理课程性质中的生活性、实践性对教学的具体要求。
  1.生活性。不能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肯定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这样的课堂也是低效的。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也要时时联系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既方便说明问题,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2.实践性。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现象时,更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现象、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更容易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在扬州街头看到过很多挂着“专修楼房漏水”广告牌的面包车,可以思考:是什么催生了这个行业呢?联系我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扬州在秦岭—淮河以南,雨季时间长、降水量大的特点,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了。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