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课堂:让信息技术学习走向深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单一机械模仿操作、知识简单强化等问题,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精选资源、设疑追问、强化实践等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养。
  [关键词]思维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48-02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教师将课堂教学与技术操作训练画上了等号,课堂教学单一地强调机械训练、操作任务的完成、知识的简单强化,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更多的只是纯粹的模仿,围绕知识点的任务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一旦让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完成综合性的任务,很多学生就不知所措,感觉无从下手。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欠缺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与灵活性,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精选资源、设疑追问、强化实践等策略组织教学,着力构建思维课堂,让课堂教学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思维能力培养”转变,让信息技术学习走向深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一、情境创设,引发思维
  有效的思维课堂既是知识传授的场所,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思维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教学“视频的采集与加工”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画与视频信息表达的特点,在作品创作中灵活运用,教师分别播放了《刘翔获得跨栏冠军》的视频和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生1:我觉得视频更加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生2:视频和动画都是动态的,都非常直观、具体。生3:实地拍摄的图像适合用视频来表达,会更加真实、生动。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讲解如何对视频和动画进行加工,制作出我们需要的作品。
  教师利用视频和动画两个版本的成品展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视频与动画之间的异同点及其表达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作品内容展示了名人精彩成功时刻,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于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诱发了学生制作出同样作品的欲望,将学生思维引至课堂既定的軌道上。
  二、精选资源,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范围,欠缺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以至于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受局限,这就需要教师在资源的丰富与拓展上下功夫,依据教学内容,精选优质的资源,力求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将思想和方法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对学习思维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拓展思维。
  如,在执教“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时,需要学生掌握利用Word软件对文本信息进行编辑与修饰等操作技能,教师精选了《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作为文本信息加工的对象,要求学生进行如下操作:(1)为这篇文章添加一个符合文本内容的封面;(2)对“江南的冬景”进行字体编辑处理,使其更加醒目;(3)对文章中“一提到雨……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这一段落中的相关诗句进行文字编辑(字体、颜色),并对段落进行设置;(4)对整个文档进行页码设置,但封面不能出现页码。
  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去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而是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将有关Word软件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蕴含在任务中。尤其是页码任务的设置,操作中学生发现封面的页码总是与文章内容的页码相连,这就需要学生仔细探究页码设置的功能,从中发现“分节符”这个功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维。
  三、设疑追问,延伸思维
  设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能够让学生在连续不断的思考中,明确思维的方向,逐渐加大思维的深度,使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难点知识,设计具有梯度性的追问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跳板,让学生的思维注意力直指问题的本质,使其思维在纵向上得以延伸。
  如,在“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教学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图表制作方法与步骤,并能根据图表分析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其中,根据图表的适用范围生成相应的图表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三种类型图表(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按照时间先后表现事物发展规律或者趋势时,采用哪种类型的图表?(2)比较各个品牌杀毒软件在5月份的销售额所占份额是用柱形图还是用饼图?(3)如何以柱形图为例演示图表生成的方法?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后,对此次学习任务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依然会在图表制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图表类型选择不正确、生成的图表不能准确表达数据信息、针对复杂数据信息无法生成图表等。可见学生对图表相关知识和操作功能理解深度还远远不够,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为此,教师可抓住这些问题,设置如下追问:(1)以什么为依据准确判断图表类型?(2)详解图表操作流程中各个菜单的功能及应用。(3)针对多种复杂的数据,如何依据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并生成图表?上述三个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了再次梳理,实现了对问题的补充和延伸,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启发学生在掌握图表生成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各个菜单的功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四、强化实践,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的教学走向了机械模仿,学生按照教师指令,做着“规定”的操作,缺乏思维上的创新,这显然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不相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主动构建意识的培养,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以体现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如,在教学“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信息加工技术,教师设置了制作以“青青校园”为主题的Word小报的任务,任务以小组的方式完成,让学生通过彼此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小组针对任务完成方案以及分工进行交流,确定最终方案。活动中,教师发挥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不干扰学生的小组活动,只是在学生存在疑难、分歧时给予提示与指点,辅助学生完成小报的制作。在作品展示中,教师发现,有的小组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创造性地给小报添加了背景音乐,采用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图片信息来体现校园的主题。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针对设置的任务进行操作步骤的详细讲解,而是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整理Word小报制作的思路,萌生创意,活学活用,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将整个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总之,思维课堂的构建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注重学生主动构建课堂知识,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和应用迁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精选优质教学资源、设置具有层次性的追问问题、强化教学实践等策略组织教学,此外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能力发展,提升其综合信息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解月光.计算思维教学:凝练学科本质,把握内在结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10.
  [2]  刘向荣.“深度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7(4):51-5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