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7年初国家发出了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提出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建造创新方式;由此引爆装配式建筑人才异常紧缺的导火索。本文探索高校装配式建筑实践教学建设的相关问题,以期推动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配套改革,培养符合用人单位实际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装配式,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64-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指出:“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为响应政府号召,各地纷纷提出装配式建筑落地实施方案,这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与装配式设计、生产、施工等岗位技能相匹配的专门人才匮乏。基于此,建筑类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正瞄准装配式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缺口,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用人单位实际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较低,毕业生的质量与预期的应用型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这一现象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面尤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时总量少。由于土建类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相关教学实践、实习有很多需要到厂房车间、工地现场去完成,实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另外由于受经费、教师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仍显不足,使得学生实践、实习环节减少,实习学时大打折扣,实践教学课时总量不足。
  2.系统性不强。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的设立所依托的各自院校已有学科专业、实验设备、教学师资等各不一样,在人才培养上只重视办学的基本条件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形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自身定位与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没有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同层次的要求;加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教学设施的不完整,导致土建类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3.内容不协调。多数高校将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在相应学期末的1~4周左右。学生往往只能了解到零散的一个或几个分项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无法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完整施工过程进行总体了解与学习。此外,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协调。土建类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都是与工程实际紧密相关的,一些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一系列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但一些应用型高校在编排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时,通常把实习环节放在授课之前或之后,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么不知所措,一片茫然,要么抓不住实习重点,不能把实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难以获得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4.场地受局限。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当薄弱,甚至个别院校尚未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而且受实习经费限制,实习地点的选择和联系很受局限。同时施工单位也出于安全和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就近实习或在类型项目的工地实习,在应用型高校实习教学中仍不少见,这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也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二、建设意义
  让学生在校就能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到用人单位后直接上手就能完成实际工作,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让学生尽快就业,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归宿。
  当前,装配式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项目匮乏且地域分布不均勻。高校学生大多对装配式建筑缺乏认知,没有在相关单位实习,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人才“硬技能”的提升,就只能让企业买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建设装配式实践基地,对于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来说,既迫在眉睫,又尤为重要。应用型高校通过加强装配式建筑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前进入虚拟工作场境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与锻炼,既是增强学生适应装配式建筑岗位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教学信息化成果推广应用的示范区。
  三、建设目标
  装配式行业处于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政策导向强,各领域成熟度不足,矛盾突出,信息化较落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需求旺盛。应用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展装配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务实精神的高素质建筑类装配式建筑人才。装配式实践基地建设应围绕建筑类专业的教学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管理机制和保障监控机制等方面分期推荐,逐步实施。
  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装配式教学体系。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教学体系;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针对装配式行业需求,满足当前装配式行业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才储备。
  四、建设途径
  1.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构成,可以充分利用校内专职教师的教学优势和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的技能优势,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承担装配式建筑实践教学基地相关教学任务的校内专职教师应遴选那些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校外兼职教师应选择一批来自工程一线的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鼓励实践基地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拓展理论视野、增强动手能力;努力打造“校内授课、校外授课、企业授课、行业会议、课程开发、专家讲座”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2.课程教材建设。根据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践基地教育应优先选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校内专职教师积极邀请或参与校外企业人才合作开发编写与装配式建筑技能岗位需求相匹配的特色教材或讲义。
  应用型高校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可以主动联合市场已有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在线教育产品,与企业一道联合申请省级、国家级在线课程,开发相适应的教材。
  3.教辅资源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仿真、VR、AR、MR等虚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解决了以往教学纯理论性、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将学、操、评系统地集成到电子化的教辅资源库中,做到一次性投入,重复使用。
  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虚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虚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主”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式环境下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教师在虚拟的施工场景下收放自如地完成教学内容。
  目前装配实训基地建设一次投资大、外部装配式项目少、装配式建筑各地做法差异明显。高校在探索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教学辅助资源库的建设时应以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两大方向为基本出发点,集“课程实训、工程应用”于一体,为高校的辅助教学和人才培养打造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应是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教学考核”于一体的化信息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即学完有操作,操作后有考评,实时记录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晶晶,黄朝威,黄中强,等.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7,(12):197-198.
  [2]赵莉,丁志宇,时瑞国,等.装配式建筑在职业院校中的人才培养[J].住宅与房地产,2017,(08):277.
  [3]张国平,王凌艳,钱伟,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09):181-182.
  [4]张西平,陈素红.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52-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