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动研究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教师可积极采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文献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行动研究。今后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并更深入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行动研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31-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课程存在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吻合、内容过于遵循理论路线、较难深入学生内心、学生不重视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有很多研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教学改进,其中有行动研究法的相关应用。教师扎根于教学实践,有着一般专家学者不具有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条件。教师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同时扮演行动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拟定相关教学计划并行动、观察、反思、调整,从而改进教学。行动研究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较适用于教育领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正如美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教学应该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没有教师亲自研究他们自己的实践,教育就不可能发生持续的改革[1]。”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势
  1.教师是研究主体。教师在“研究”与“行动”的双重活动中都发挥着主体作用,利用其对实践的洞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通过行动与反思去寻找解决办法,即使有专家学者作为合作者,教师也是行动研究各个环节的主体。
  2.研究情境生态性。教师以自然状态为研究情境,行动研究生态性使其可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如觀察法、研究者日志、学生作品分析、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灵活使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个案研究与团体研究等。同时,学生不仅是被试,而是能动的参与者,他们对于教学有宝贵的建议。
  3.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教师把教学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深入地解决,把理论研究服务于教学实践,课堂既是教学阵地又是研究场所,实现教学与研究的良性循环,并使之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徐隽(2007)运用行动研究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职业素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对此设计了《重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你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你的职业生涯》《夯实你的职前准备》四个主题,引用“项目专题作业”的教学策略,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把项目表现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在评估和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一些调整,实施两年后,该课程每学期的任教名次总是居前几位,随机抽样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2]。何翠萍(2018)特别重视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这一改革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锻炼学生调整自我、接纳他人。小组管理的形式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意识和为团队做贡献,还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心态。课上积极采用案例研讨,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将整个学习过程作为项目让学生参与,通过实际的团队任务让学生培养职业行为,体验未来职场中的能力要求[3]。
  中职生的就业率虽然较高,但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周欣(2015)在武汉市某中职学校以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职业规划问题来展开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分为两个周期。每个周期包含评估需求和制定计划、开展服务并保持观察、评估效果及反思。第一周期以职业规划课本为依托进行教学,经过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以及平时的观察,发现服务效果并不明显,普遍性的课本内容并非是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经过反思总结,第二周期时,更加注重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服务内容的出发点立足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授课内容更加具体和立足于中职生个人需求和职业特色,达到了较为良好的服务效果[4]。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行动研究。王涵祎(2017)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分析了视频案例法的实施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有利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准备视频案例资源,视频观看前应让学生对案例的相关背景、思考题有了解。视频案例观看阶段,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反应,根据需要可暂停播放进行讲解或留有悬念等,还需要注意课堂纪律问题。视频的讨论阶段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应立刻组织小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讨论、结合自身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总结发言。教师需要认真筛选或制作视频案例,还要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否则落后的技术手段降低了视频质量和课程的吸引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制作视频,供课上分享,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提高学习效果[5]。
  蓝墨云班网络平台为师生之间和课堂内外的教学互动提供了技术保障,张伟伟(2018)针对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两个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组44名学生,课上采用蓝墨云班课教学法;对照组45名学生,课上实施传统教学法。在实验组,教师将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云平台,学生课前在线预习,教师还可在线答疑。教师在课中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包括签到、头脑风暴、小组任务、投票、课堂测试等。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点评;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课后在线答疑,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复习。统计发现实验组的期末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还填写问卷反馈教学效果,学生很认可这种方式,各项满意度在76%至93%之间[6]。
  三、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展望
  1.需要更多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相关文献,实际的行动研究较少,主要是进行意义分析、现状分析、理论上的对策探索等,需要将这些理论上的研究和展望进一步付诸行动,用行动研究来检验和改进,运用于实际。
  2.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深入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有关研究较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深入运用,如生涯发展理论、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生涯混沌理论等,教师在解决教学问题时,可运用理论来服务实践,将理论融入行动研究。当然,教师行动研究不是为了证实理论,而是探讨理论如何转化为行动、如何适应实践。
  3.将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行动研究。有关研究较缺乏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深入运用,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和理念较契合,可多加研究和应用。例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自由学习理论希望通过给予学生自由(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进度、自我评价等),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效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正是一门典型的要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要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行动的课程,重在学生敢于自由地去探索和选择,这些都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该理论可供教师开展有关的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生全,敬仕勇.教师行动研究艺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118-119.
  [3]何翠萍.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8,(3):33(54).
  [4]周欣.社会工作介入中职生职业规划的行动研究——基于武汉市S职高的社工服务[D].华中科技大学,2015.
  [5]王涵祎.视频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7):44-45.
  [6]张伟伟.蓝墨云班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43-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