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专业群背景下《建筑工业化概论》课程团队协作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工业化是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在高校中并未有针对性、系统地对此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发展前沿所知甚少。基于此,本文以“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专业群为背景,分析了专业群与建筑工业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探讨了《建筑工业化概论》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组织情况,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业群;团队;教学组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199-03
   一、引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在我国房屋建造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缺点,这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1]。国务院、住建部明确提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2-3]。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30余个省市均推出相应的政策,以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产业现代化的提出必然引起建筑业革命性的变革和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完成建筑的工业化生产与建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转型发展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高校均积极参与进来,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诸多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4],如南京大地集团改进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成为了适合我国发展的结构体系;安徽西伟德公司运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技术形成的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远大可建发布的838米“空中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到,预制构件工厂化率达到93%、能够满足9级抗震,这一成果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张博为等[5]以龙悦居三期保障性住房为例,探讨了保障房的工业化实践。焦杨等[6]从绿色性能角度考虑对工业化建筑的设计进行了解读与思考。高校作为专业技术发展的理论后盾,在建筑工业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方面可以为建筑工业化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为建筑工业化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在当前建筑工业化还未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情况下,由于各地政策不一,以及高校认识不同,使得建筑工业化相关知识并未系统体现在高校课堂中,这对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是亟需解决的。基于此,福建江夏学院为应对建筑业的变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专业群的背景下,率先开设了《建筑工业化概率》课程,对相关知识与理念进行传授,在此过程中对如何上好这门概论课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专业群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
  根据《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7],众多地方普通高校将自身角色定位于应用型高校,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合理构建专业群及专业体系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專业群的设置。专业群是以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构成的一个教学组织形式。专业群的构建主要围绕产业链、行业、企业岗位群和专业基础来构建,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而专业群的建设则是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福建江夏学院省级“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专业群,是以土木工程专业牵头集合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业工程等四个专业,该专业群的建立正是应对建筑业的变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2.我校专业群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建筑工业化主要特点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以及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8]。对比该四个特点与我专业群四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现具有十分高的契合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能胜任现代化建筑产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在专业群定位对接产业对建筑产业园及工业化生产精细管理的人才需求,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建筑工业化领域包括质量、安全、工艺进行分析、规划、设计、优化和实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接产业基于总承包(EPC)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基于工业化的装配结构现场管理人才的岗位需求。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全过程、信息化和全寿命造价管理工作的人才,对接产业基于工业化集成生产方式的全生命期工程投资评估、咨询、分析、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岗位需求。在这样一个专业群背景下,理顺群中各专业的相互关系,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跨专业的深度课程整合,对于进行全面建筑工业化内容的传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工业化概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组织
  1.课程内容的选择。按照专业群的建设,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和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模块。为了尽早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明晰所学专业在工业化发展的定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开设了《建筑工业化概论》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分析了四个专业的特点,围绕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对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链中人才的需求,对比了四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性和个性,最终确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工业化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BIM技术应用及工业化建筑的工艺与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共32学时,具体分配见表1。
  2.课程教学组织。在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结合由福建江夏学院牵头联合福建建工集团等十一家龙头企业参与成立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分析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拟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法和手段。(1)组建教学团队授课。由于该课程是专业群的共有课程,课程涉及环节较多,不同专业的差别很大,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动态性、前沿性,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实行协作教学,打破传统的“一人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分配模式。由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工业工程四个专业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和企业的专家组成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大都从事多年高校教学,教学时间长,教学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行业(企业)专家来自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实践经历,熟悉建筑工业化政策、行业的发展和需求,课程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任务。(2)分单元组织教学。教学团队深入分析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再结合专业特色确定授课单元,每单元作为一个专题,每个教师担任一个专题。学校专任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进行课程及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讲义主。按单元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炼各自专业与建筑工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明确本专业在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最大程度发挥概论课的引导与介绍性作用。(3)校企合作,拓展教学方式,把握工业化前沿。在专业群背景下,依托装配式产业学院,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既有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又有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同时安排到构件预制厂和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参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对建筑工业化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担任兼任教师的行业专家提供丰富的素材(经验总结、课题研究、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企业最新成果等)并参与确定教学方案,协助完成教材编写,使得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培养的学生更清楚地方产业特色,为日后服务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效果
  经过一轮的教学,团队教师定期共同备课,共同授课,相互听课,课后大家分享教案和课件,并不定期进行讨论,探讨工业化建筑的新技术及发展动向,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意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团队成员中,企业专家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企业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人才的校企共育。教学期间部分教师到装配式产业学院理事单位企业参与技术项目的研发,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及实践能力,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做了调查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6份。其中,土木工程51份、工程管理40份、工程造价49份、工业工程46份。对课程教学情况调查结果见图1,学生关注的问题见图2。结果表明,紧贴当前行业发展实际开设的课程,以专题内容作为教学单元,由校内教师的课内讲授、行业(企业)专家的讲座、工程现场参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总体学生比较欢迎,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经验与问题
  作为专业群开设的共有课程,要让不同专业学生都能接受,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专业群的建设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养还应该是动态的,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职业需求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传授的知识也应该与一线或岗位群相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应凸显实践性,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争取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从教学过程和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班级数较多,采用合班上课人数太多,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每个单元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制作的PPT数量也较多,信息量较大,学生一下子不能很好掌握;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可能偏早,主要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很多专业知识还没掌握,影响听课效果;部分学生反映教学中应多一些案例,多推荐书籍,课后布置一些小任务,可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概论课程,又是与当前国家强力推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新开设课程,不可能解决所有建筑工业化方面的知识,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中应该将有关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的内容更多地融合到各专业课程里,同时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时间的安排也需要做适当调整。另外,還可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室,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R].国办发〔2017〕19号2017-02-24.
  [2]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R].国办发〔2016〕71号2016-9-27.
  [3]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R].建市[2014]92号2014-07-25.
  [4]刘宇澄.预制混凝土工业化建筑的立面表现策略研究——标准性与多样性的平衡[D].东南大学,2016.
  [5]张博为,付琼娅,周华.龙悦居三期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实践[J].建筑技艺,2014,(6):54-59.
  [6]焦杨,龙玉峰,丁宏.万科零碳中心绿色性能设计的解读与思考[J].绿色建筑,2012,(4):10-15.
  [7]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R].教发[2015]7号2015-10-21.
  [8]项林.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3):157-158.
  Discussion on Cooperativ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eam o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ecialty Group
  WANG Feng-chao,ZHU Yao-liang,WANG Guo-jie,FAN Wei,CUI Guang-qiang,ZHANG Fei
  (College of Engineering,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
  Abstract: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however,students know little about the frontier of development because there is no systematic and targete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Based on this,with the background of "Green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we analyz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specialty group,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Key words:specialty group;team;teaching organiz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4210.htm